20世紀20年代,上海女人摩登時髦,各派服裝高手云集十里洋場。而一個浦東來的小裁縫“金毛囡”,卻樹起了一塊叫做“鴻翔”的金字招牌。后來,人們甚至忘記了這個小裁縫原來的名字,只知道鴻翔了。…
2009-12-20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上海灘上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象,等到學了三分象,上海又變新花樣。”上海灘的摩登時髦,讓各派服裝高手云集十里洋場,而一個上海浦東來的小裁縫金鴻翔,卻在這里,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鴻翔時裝公司。…
2009-12-20張愛玲就住在南京西路梅龍鎮酒家的那條弄堂內。她寫作之余,常到張記裁縫店看張師傅裁制服裝。日子一久,雙方稔熟了,張愛玲每次來店,總是有禮貌地先叫一聲“造寸師傅”…
2009-12-20由于旗袍能充分襯托東方女性之美,所以,一些電影明星和風塵女子挖空心思在旗袍上標新立異。胡蝶喜歡穿短旗袍,但又不便貿然行事,她動腦筋在短旗袍的下擺上綴上三四寸長的蝴蝶褶衣邊。…
2009-12-20“海派”一詞,出現于20世紀20年代。這是當時北京一些作家的發明,用以批判上海某些文人和文風。海派的對立面便是京派。后來,海派和京派便分別象征中國兩種迥異的文化了。…
2009-12-18解放前,上海浦東“三把刀”(裁縫的剪刀、廚師的切菜刀、建筑工人的泥刀)聞名遐邇。尤其是裁縫師傅的這把剪刀,為開創我國現代時裝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2009-12-16比較近的一次,它大規模地出現在視野里,是《花樣年華》里的少婦張曼玉,綽約地、隱隱誘惑地,一件一件換旗袍。她連下樓買碗面都得換件沒亮過相的旗袍,那無非說明她寂寞,她的心她的身體…
2009-12-16于是,那緞上隱隱的光澤,從此讓我衣柜中所有的衣服黯然失色。那姹紫嫣紅緊裹了的,是滿懷無人能知的心事;惟有發簪上的墜子,才在隨步輕搖間泄露出些許細細碎碎的低語。…
2009-07-22比如旗袍,是到了上世紀30年代以后吸收了西方的縫紉技術與面料,兩相結合,才出現了新的改良旗袍。因此,我們在運用傳統中華元素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其中有西方的文化元素為我所用。…
2009-06-29當時制作衣服的老裁縫曾告訴金老先生,送去世博會的六件旗袍色彩絢麗,款式新穎,鑲花邊的、開叉的種類各異,線條分明。外國人相當喜歡這種衣服。…
2009-05-11美國舊金山時間5月1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母親節慶祝活動“孝行天下,感恩母愛”—旗風堂線上歡樂匯成功舉辦。百位旗袍母親齊聚線上,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