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煙公司出品的煙畫《綢緞莊》
舊時,綢緞莊的貨物很珍貴,面對的顧客亦多權貴殷實人家,且多是太太、小姐等女眷,所以這一行的生意很講究。清人枝巢子在《舊京瑣記》中對老北京綢緞莊有一段詳細描述:各大綢店接待顧客很有禮貌,挑選翻找,不厭不倦,煙茗供應,趨走殷勤。有陪談者,遇紳官,可以應對幾句時事,遇文人,也可說幾句詩文;對待女顧客,一定會炫耀新奇,極盡交易之能事,一定要讓不同的顧客,個個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英美煙公司在清末出品的煙畫《綢緞莊》也刻畫了當時綢緞鋪的交易情景:伙計在一張整潔的案子上認真量著綢緞的尺寸,兩位婦人在一旁仔細觀看。
絲綢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早,五六千年前,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了。到了商代,絲綢生產已經初具規模,有了復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在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能生產絲綢,絲綢的花色品種也豐富起來,主要分為絹、綺、錦三大類。到了秦漢時期,絲織業不但得到了大發展,而且隨著漢朝的對外大規模擴張,絲綢貿易達到空前繁榮狀態。貿易的推動使得中原和邊疆、中國和東西鄰邦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這條路從古長安出發,經甘肅、新疆一直西去,經過中亞、西亞,最終抵達歐洲。
民間以販賣絲綢致富的商人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明刊《金瓶梅詞話》中描述了山東清河縣紫石街大財主西門慶所開的綢緞莊,店面是個L形的長柜臺,正對大門的是一溜兒木制大柜,上面擺放著各色綢緞。莊內雇用很多伙計,有專船往來蘇杭置辦貨品,很具規模。
綢緞莊招收學徒也極其講究,需是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聰明伶俐的后生,為的是討女顧客們的歡喜。
此行比較有名的是開辦于1893年的北京瑞蚨祥綢布店。總經理孟覲侯經營有方,使得瑞蚨祥生意很紅火。孟覲侯又于1924年8月開了一家專賣綢緞面料的店鋪,名叫麗豐祥,樓下經營紡織品,樓上經營絲綢。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