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得上“國香”的,蘭梅菊也,而“香祖”桂冠,非蘭莫屬。香祖,好美的稱謂,天下第一香。南宋《蘭譜》云:“竹有節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然蘭獨并而有之。”其歲寒四友,唯蘭兼有花、葉、香。要知,蘭以其花、其葉、其香而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因蘭,好文、良友都沾上了“蘭章”、“蘭客”的雅號。
清代陳裴之在《汀煙小錄 閏湘居士序》里曰:“個儂吹氣如蘭,奉身如玉。”
南朝宋鮑照的《蕪城賦》曰:“東都妙姬,南國麗人,蕙質蘭心,玉貌絳唇。”原來,“蘭心蕙質”一詞源自此典,這成了贊美女子心地純潔、性格高雅的專用詞。
宋代蘇氏兄弟都擅長寫蘭。“谷深不見蘭生處,追逐微風偶得之。解脫清香本無染,更因一嗅識真知。”這是弟弟蘇轍筆下的蘭香。塵世間香有多種,唯有蘭香沒污染,是空谷中飄出的幽香,一嗅便能辨出真假。“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是兄長蘇軾眼里的蘭姿,他說春蘭嬌羞得像個美人。其實將蘭花比作美人的何止蘇軾一個?清代朱克柔有“蘭如綽約好女,靜秀宜人”之佳句。
若說蘇軾寫的是春蘭,那么,朱熹的“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說的可是蕙蘭,說古今蘭花系同名,柔和美麗香到好處。還有,東晉陶淵明的“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宋代陸游的“芳蘭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種玉簪”,贊的都是蕙蘭。清朝康熙皇帝一句“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更是道盡了蕙蘭花與葉的姿、態、香。
“秋蘭蔭玉池,池水清且芬。”這是晉代傅云贊建蘭。雖是盛夏金秋,烈日炎炎,可池水沾香了,那幽幽蘭香已在池間彌漫,讓人忘憂解愁。建蘭的魅力盡在不言中。
“細葉寒蘭賞韻致,闊葉寒蘭賞氣勢。”難怪古人云,賞葉勝看花。寒葉之美,勝似觀花,賞寒蘭就賞其葉,葉細小,便得其韻;葉壯闊,便得其勢。
“飛瓊散天葩,因依空巖側。守墨聊自韜,不與眾芳碧。”這是元代元梅潑灑的《墨蘭》,清逸高雅,花飛滿天如仙女,唯蘭依附空谷旁,隱居自得其樂,不與眾花爭奇斗艷。當然,墨蘭有時也在池邊墨守成規,如清初石濤的《墨蘭》:“大千香過有誰并,消受臨池灑墨時。”但不管墨蘭身在何處,人們總是“偏愛風寒清影竹,更嘆玉潔墨蘭身”。
看,蘭花家族里的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派系都在古人筆下有色有香,有姿有態,栩栩如生。那么,品讀古人文字,品味古典蘭花,你是否也染了一身蘭香,蓄了一顆蘭心呢?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