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時候,身邊喝普洱茶的人忽然多了起來,茶友們見了面,不是談論各自存了多少件茶,就是談論何時漲價的問題。此時回顧身邊,才發現還能安然飲茶的茶友已經寥寥無幾了。
今年夏初,佛見笑茶友寄來不少茶葉,幾乎都是綠茶。有安吉白茶、莫干黃芽、湖州毛峰、錢江源龍井、吳興大坑野茶等等。一次與朋友在茶樓聚會,喝過一壺普洱茶后,大家茶興未散,嚷著要再喝一道茶。我從茶囊里取出一小袋茶葉,上面標注著:“安吉白茶”。說:“今天我們嘗嘗這個茶。”座中一朋友新近才開始飲茶,因問:“是生的還是熟的?”我笑道:“不能說生,也不能說熟,這屬于不發酵茶類的一種——安吉白茶。”
我平時泡茶很簡易:只用茶碗數只、納茶紙一張、茶則一把、茶巾一塊即可。納茶紙用來賞茶、置茶,茶碗用來泡茶、飲茶。水初沸時,提壺燙洗茶碗畢,投茶、沖水,約兩三分鐘,就可以開湯品飲了。這道安吉白茶很不錯,香氣氤氳儒雅,滋味甘淡滑爽,輕啜一口,茶息隱然。入口后稍稍停留片刻,然后徐徐咽下,口舌生津,余香滿口。仔細審視碗底,茶芽細嫩,葉張柔軟,湯色柔和淡雅,如冰類玉,使人頓生雅意,有一種恍若置身江南山水之間的感覺。
三水畢,我笑道:“今天為諸君一洗百年塵土腸胃,如何?”茶友喃喃:“好茶,果然是好茶,和以往喝的茶味絕不一樣。”
明人陳繼儒在《茶董小序》中說:“何如隱囊紗帽,悠然林澗之間,摘露芽,煮云腴,一洗百年塵土胃耶?”茶葉是一種健康飲品,茶葉中蘊含著大自然的清新氣息和天地日月精華,最能有益人體身心健康。能符合這樣特征的,大概只有綠茶了。知堂老人在《喝茶》一文中寫道:“喝茶以綠茶為正宗……喝茶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飲,得半日之閑,可抵上十年的塵夢。”這里說的就是綠茶。
我曾以“茶湯四相”論茶,以湯色淡雅、香氣幽長、滋味醇厚、氣韻生動為上品,其余依例遞降。能符合這樣的條件的,大概也只有綠茶及白茶、烏龍茶類了。上品茶葉茶湯明亮澄凈,香氣幽雅深長,滋味醇和爽口,葉底柔嫩勻整,氣韻更是鮮活生動。品飲這樣的茶湯,不僅能益生氣、育和氣、增活氣,也能清洗世人的“土胃熱腸”,于養生也不無裨益。
人或不然,試以明人陳貞慧《秋園雜佩》解之:“色、香、味三淡,初入口泊如耳,有間,甘如喉,靜入心脾,有間,清入骨。嗟乎!淡者,道也。”
陳貞慧說的是羅岕茶,如果用他的這段話來評價今天的這道安吉白茶,也很適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