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沒有比旗袍更中國的衣服了。
大約每一個中國女子都做過關于旗袍的綺夢:燈火初上,著一襲旗袍香風細細在城市的陌陌紅塵里,毫不夸張的面料,卻有蝴蝶的色彩和構圖;婉約到極點的式樣,卻分明說著無比大膽的春光。沉靜而又魅惑,古典隱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遠清艷如一闕花間詞。
然而遺憾的是,也再沒有比旗袍更尷尬的衣服了。
旗袍是不能在大街上步行的。灰煙滾滾的街景,疲憊的人群,旗袍的華麗精雅身處其間,簡直是墮落風塵,最悲涼的謫仙記。而我也不能想象穿旗袍騎自行車的樣子,因為那不可能。
坐三輪車呢?淡金色的黃昏里,一輛三輪車穿過垂柳蔭長,自遠而近緩緩行來,車上的女子,大篷大篷的卷發微微顫動,緊身的旗袍里露出雪白的大腿,似笑非笑的眼睛里,說不出的慵倦和渴盼……此情此景,除了發生在30年代的舊上海,除了百樂門的紅舞女,還能是什么?
當然轎車最合適。身邊必得要個男人,否則少了一雙為她開車門的手,可是那人也不能太年輕,毛頭小伙子襯不起旗袍所需要的堂皇。非要閱盡風霜、穩定如山的中年人,才可以讓旗袍如水如酒般流動的美麗發揮到極致,然而紅顏白發……不由人不浮想聯翩。如果女人和那男人年紀相若呢,嫌疑倒是沒有了,卻又失去了與旗袍相配的身材與膚色。而旗袍的特異之處正在這里,同一件衣服,青年女子穿是萬種風情,給了上了年紀的人,再怎么花團錦簇,都已經派定了老太太身份,全無妖嬈。一派莊重端肅,整個人頓時成了大廳上的中堂,只供瞻仰,不宜玩賞。
時間也不是容易掌握的事,霧蒙蒙的清晨,急匆匆上班上學開始新的一天的人流里,旗袍會招致多少好奇的眼光,多少人會嘴邊一抹不屑地想:那女子是一宵濃酒,抑或是歡宴才散,更有甚者夜夜笙歌?
只有夜晚才是旗袍宜于現身的背景。大都會的燈紅酒綠中,旗袍是最香的香氛,最清的清酒。但是一旦出了門,哪怕只在門口站一站,就完全不是那回事。
一男一女,那男西裝女旗袍,并立在酒店的臺階上,是什么?哈哈,你猜對了,新郎新娘。如果獨自一人,娉娉婷婷的紅旗袍,笑靨如花在飯店大門的紅燈下———可不成了迎賓小姐。而若夜靜更深,夜色混濁如一杯放冷的茶,艷妝女子影影綽綽的高級旗袍靜靜飄浮在夜色里,仿如水面上一朵微殘的菊花,頓時讓人想起———“特種行業”。
也許不出門,呆在家里會更好些。花梨木的太師椅,細瓷茶具的清脆碰撞聲,寬大廳堂里午后的暖風,都是只有旗袍的精雅才能完美配合的。但是如果想靠在地毯上打游戲機呢?或者三五好友嘻嘻哈哈搶話筒唱卡拉OK,甚至只是賴在床上翻翻小說?
所以雖然太多的人諄諄教導我們,說旗袍乃是國服,應該大力弘揚,許多女人的衣櫥里仍然沒有一件旗袍。
因為旗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曾經女人們盛裝在旗袍里,有如花枝盛裝在瓶里,被供養的色與香,除了美麗,沒有其他生存的理由。而現在的我們,為生活奮斗,在歲月里成熟,因為心愛自己而容,以不同的婉轉和韻致成為這世界的胭脂。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是磨白的牛仔褲,輕俏的超短裙,松身的休閑裝,露火的網眼衫,是萬千女子對美和生命的全部感受。
而最中國的旗袍,注定要在婚禮上用來扮中國新娘,在外交宴會上體現中國氣質,除此以外,它是古都長安的舊城墻,萬分豪奢的六朝金粉,卻終究要在歲月的長河里,一點點舊了,損了,蒙上一身歷史的塵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