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界鄉(xiāng)議局女議員廖書蘭從小看媽媽穿旗袍,“覺得好高貴哦”,長大后,自己也喜歡穿上旗袍,像媽媽當年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間一樣,在香港的街道上流連。…
新界鄉(xiāng)議局女議員廖書蘭從小看媽媽穿旗袍,“覺得好高貴哦”,長大后,自己也喜歡穿上旗袍,像媽媽當年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間一樣,在香港的街道上流連。
廖書蘭有數(shù)十件旗袍,有部分是她來港后請中環(huán)的旗袍師傅做的,另一部分是媽媽留下來的。十年前廖書蘭母親過世,她的四位姐姐繼承了母親的首飾和收藏等,廖書蘭帶走了媽媽的幾十件旗袍。“說來也奇怪,我穿媽媽的旗袍很合身,一點兒都不用改。”廖書蘭將這歸結于母女間的緣分,而她對旗袍的喜愛,便也從此種在心里。
廖書蘭說,今次旗袍展,她原本預備了一件媽媽留下來的旗袍,可當她拎著那件旗袍、并穿著鄉(xiāng)議局制服旗袍去見策展人員時,她身上穿的那件被工作人員一眼看中。“沒關系,就展出鄉(xiāng)議局那件。”在新界居住了三十年的廖書蘭說,自己已然將新界當成另一個家。而且,身為鄉(xiāng)議局議員的她借出制服旗袍展覽,又有了另一重愛家愛新界的意味。不過,在她心里,一直藏著愛穿旗袍的母親在戰(zhàn)爭年代流離奔波的故事,從上海,到廣州再到臺北。半個世紀前,廖書蘭母親帶著一家大小輾轉奔波避難,那段“漂流”經(jīng)歷實屬不易,可廖書蘭印象中的母親,即便在那個動蕩難安的年代,卻仍是個穿著旗袍優(yōu)雅端莊淡定的女子。
“我每每穿上母親的旗袍,便會想像這如今接觸我肌膚的物料當年也曾接觸過她的肌膚,沾染上她的味道。”廖書蘭說,母女親情也是令她鐘情旗袍的原因。
聲明:《廖書蘭的旗袍情結》一文由傾城網(wǎng)(www.420040.com)網(wǎng)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fā)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處理!
85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