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剛繼王位,吳王闔閭即興師伐越。
在今浙江嘉興附近的兩軍對壘中,勾踐組織大批越國死囚組成“敢死隊”在陣前分批自刎,這種悲壯的“視死如歸”讓吳軍陣腳大亂,越軍乘機大敗吳軍。
吳軍潰敗時闔閭中戈不治而亡,夫差繼位。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的復仇之師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軍,勾踐率甲兵五千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遭吳軍四面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
勾踐攜夫人入吳為奴,受盡凌辱。
為奴三年后,夫差忽動惻隱之心,不顧國相伍子胥“放虎歸山終為患”的勸諫,釋放勾踐返越。
據趙曄《吳越春秋》記載,越王勾踐十二年(公元前485年),勾踐想起一個對付夫差的“陰招”,便對大夫文種說:“我觀察到吳王淫而好色,若讓其沉湎美色,無暇顧及吳國政事,越國便可伺機復仇。可否以此為一條計謀作一番安排?”
勾踐所說的正是文種“亡吳七術”之第三術:“送美女給事吳國君臣,亂其心志。”于是,文種當即建議勾踐精選兩名絕色美女,獻給吳王夫差。
勾踐命范蠡派遣大批會面相的在越國各地找尋美女,最終在苧蘿山選中民女西施個人資料">西施、鄭旦。這便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選美”。
西施是當時十里八鄉遠近聞名的大美女,她“衣褐而天下稱美”。西施因家境貧寒,常年穿著粗布衣服,但粗布舊衣仍掩飾不住她的天然樸素之美。
越王獲取貌似天仙的西施、鄭旦后,便給這兩位姑娘披上輕軟的羅紗,打扮得如花似玉。文種則認為,“真正的美人似乎應該具備三條:一曰容貌美,二曰善歌舞,三曰形體佳。”
西施、鄭旦只具備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條。于是,勾踐便命人在會稽城外的土城建起一座美人宮,讓文種負責訓練西施、鄭旦,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兩個原本質樸得有些土氣的姑娘,終于被文種訓練成集美貌、氣質、儀態與一身的絕代佳人,舉手投足間均顯示出女性的逸雅之美。
越王又命人為她們定制華麗適體的宮裝,派范蠡帶著兩位美女去吳國進獻。
于是,歷史上第一次“選美”產生的冠亞軍隨即成為施行“美人計”的工具,其威力對當時的吳國可言,可能不亞于美國投向廣島、長崎的那兩顆原子彈。
范蠡晉見夫差時說:“越王勾踐竊有二遺女,越國困迫,不敢稽留,謹使臣蠡獻之,大王不以鄙薄寢容,愿納以供箕帚之用。”
“箕帚之用”亦作“箕帚之使”,喻為妻妾。原本好色的夫差見到如此絕色美女,自然大悅,道:“越貢二女,乃勾踐之盡忠于吳之證也。”
伍子胥急忙勸阻說:“不可,王勿受也。......臣聞賢士國之寶,美女國之咎:夏滅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
夫差根本不聽伍子胥的這番美女“禍國論”,收下了勾踐的“遺女”西施、鄭旦。
夫差得西施、鄭旦后便神魂顛倒。命筑姑蘇之臺,橫亙五里。建造春宵宮,為長夜之飲;筑天池,池中設青龍舟,舟中大擺妓樂,輕歌曼舞,日夜與西施、鄭旦為水嬉;營造供歌舞表演與歡宴的館娃宮、海靈館,用珠玉裝飾楹檻,金碧輝煌。
西施擅“響屐舞”,夫差便專門為她筑“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成廊,使廊下空虛。西施、鄭旦及宮女們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相互交織,使夫差如醉如癡。
一邊是夫差沉湎女色,不理朝政;一邊是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
春秋末年的這場吳越爭霸,最后以越亡吳而告終。
西施的結局又是什么?歷史上不外乎有兩種較為熱門的觀點。
第一種是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后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臺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還有一種是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后,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后宮。越后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因為“沉江說”,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筆者認為這里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后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尸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還有一個反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礪肉),據說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