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多以家藏珍珠瑪瑙顯示富貴,即使在現代,瑪瑙飾品猶是愛美的姑娘們纖纖玉指上的飾物。作為供石的瑪瑙石與瑪瑙飾品則有區別,它不經過加工,以純天然狀態供人觀賞,體量一般是瑪瑙飾品的十幾倍、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作為清供,還配上了底座;經過加工雕琢的瑪瑙飾品一眼望去,是晶瑩剔透、珠圓玉潤,而瑪瑙供石卻是在粗碩的外表中顯示它冰清玉潔的本質,鱗峋繞繞的石表更能體現它紋理之多變,色彩之奇麗。
“瑪瑙是一種譯音。古代印度人看到瑪瑙的顏色和美麗的花紋很像馬的腦子,所以梵語稱它為“馬腦”。佛經傳人中國后,譯員考慮到“馬腦”屬于玉石類,于是就巧妙地譯成“瑪瑙”。
瑪瑙產生在火山溶巖的氣孔中或其他巖石的裂隙中,由二氧化硅的膠體溶液沿著空洞壁一層一層地沉淀固結而成。每層因含有不同的雜質而呈不同的顏色和花紋,因而也就有了不同品種的瑪瑙。有的在其生長過程中,帶色離子的化合物(如赤紅為鐵、藍色為銅、紫色為錳、翠為合綠色的礦物)被裹纏沾帶,就凝固成五彩繽紛、濃淡深淺、單一復雜等千變萬化的瑪墻石。
我國的瑪瑙石產地很多,北至黑龍江,南及臺灣島,都有出產,其中以黑龍江遜克縣寶山鄉所產最為著名,享有“寶山瑪瑙”之譽。尤其是在當地10米以下的深土層中挖出者色、質最佳,多為精品。
瑪瑙石傳熱很快,因此摸著它時總感到是冰涼的,暑天將瑪瑙石捧握手心,或貼近臉頰,還有一種解暑消熱、鎮定抑躁的作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