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情人節,看看公園里,紅男綠女玩瘋了,心里充滿了羨慕。我握著老妻的手,說:“今天好熱鬧,不過你們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嗎?”“情人節,你個摳門的家伙,這么多年來,你連個像樣的花都沒送給我過”。
我笑笑:“那不實用,買點牛肉慢慢的咀嚼多香。”頓了頓我又說:“不過,你知道中國的情人節是哪一天嗎?
大概是七夕節吧,你看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的牛郎會織女。妻子輕聲地哼起了童謠。
我搖搖頭,不準確,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應該是元宵節。
妻子搖搖頭,你騙我,沒人這么說的。
你還不信。我說道:所謂情人,未必是自己的妻子丈夫。有可能是自己的夢中情人,或男或女,不一而足。古代的女孩子不出三門四戶,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游觀燈,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征著愛情的節日。宋代歐陽修有一首《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就生動地表現出了古代情侶元宵約會的情景。
這是孤證,不算。妻子仍然搖著頭。
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在(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凡此種種,足以表明元宵節才是中國的“情人節”。
那么七夕為什么不是情人節,那一天可是牛郎織女的愛情見證呀。據說好多少男少女都曾在葡萄架下偷聽他們的悄悄話呀。“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可是秦少游的詞句,字里行間的深情厚誼難道說的不是七月七日相會的情景。
我搖搖頭,說不對:
其一,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是一對夫妻的狂歡之夜,這是一家四口團聚的節日,其實真有點渴求圓圓滿滿的意思。正像杜牧的那首七夕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其二,這一天又叫“乞巧節”,又叫“女兒節,”據說多數的未婚女孩往往自己一個人靜下心來,自己許諾,希望自己的心里的那個他是個高富帥似的人物,而且還要有責任心。當然有時也不一定苛求姻緣,對于福氣,或別的也都有所向往。
其三,讀書人把這一天叫做“魁星節”,因為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
妻子看著我,笑了。不再爭論了。天那邊有人放起了煙花,正月里正是人流攢動的師姐,陪著妻子好好散步,也是情人節對愛妻的最好禮物。
另附:除去這兩天之外,古人還創造了一個節日,和情人節有關,就是三月三。而且比起上述日子,三月三更加浪漫,它又叫詩人節。有詩為證,李白詩云:“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么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艷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
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由此可見,情即為柳,柳即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子弟叫做尋花問柳。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云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歷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