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8月16日,《北京青年》正式開播,這一刻,杜淳等了很久,選擇飾演何北這么一個有些混不吝的角色,對他是挑戰,也是改變,他期待自己會變成什么模樣。…
“唯改變,方前行,若等待,必死亡”,杜淳點燃一支煙,猛地吸了一口,吐出煙霧的同時,也吐出了這句話。他在說何北,也在說自己。從2003年《漢武大帝》出道至今近10年,正是一次次改變,成就了今天的杜淳。“多少人走著,卻困在原地;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滿含淚滴”,《北京青年》的故事以汪峰這曲《存在》開場,這是每一個青年的故事,而故事中主角何北和現實中的杜淳交相輝映,映照出每個青年的成長。

改變,去尋找真正的價值
“大家從現在開始就改變吧,先跟女朋友分手,或者換個工作? 誰現在要改變?我給他慶祝!”導演趙寶剛笑著說道,所有人也跟著爆笑,因為大家都知道導演在開玩笑,但現場旋即陷入了沉默。
來云南拍戲十幾天了,登頂玉龍雪山,漫步古鎮青石板街道,天空和云朵觸手可及,這是一個純凈得可以洗滌靈魂的地方,就是在這里,正在上演一出改變的故事,現實與光影交錯,真實與虛構重疊。
何家四個堂兄弟,何東、何西、何南、何北,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長。大哥何東是個公務員,工作穩定卻能一眼看見自己生命的盡頭,就在即將跟女友走進婚禮殿堂時,他突然告別;二哥何西是個醫生,從小是個乖孩子經、三好學生,但在面對感情時態度堅定,為愛情展開了一場冒險;三哥何南國外留學回來自己創業,肩負著諸多期待與責任,卻走得困難重重,渴望改變;四弟何北是個富二代, 但并不想繼承父業,甚至拒絕父親安排好的工作,甘愿做一個混混。 夢想夾帶著憤怒,將四個年輕人帶到云南,展開了一場跟自己、社會和世界的較量。
“唯改變,方前行,若等待,必死亡”,杜淳點燃一支煙,猛地吸了 一口,吐出煙霧的同時,也吐出了這句話。他在說何北,也在說自己。
飾演何北是杜淳第一次挑戰小混混的角色,一開始,他更中意何西這個角色,忠厚、老實、一身正氣,這樣的角色沿襲了他在《敵 營十八年》《鋤奸》《走西口》等作品中“紅色經典偶像”的風格,對 于這種類型杜淳顯然已經駕輕就熟,而且某種程度上,這個角色更符合他本人的性格——安靜、內斂。選擇何北就意味著選擇改變。
“你是想改變還是繼續以前的感覺?”導演趙寶剛問道,一句話, 戳中杜淳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十年了,我從剛出道時的小孩,對什么都不懂,對一切充滿好奇心,激情澎湃,變成今天完全適應這樣的生活和圈子,”一切都太熟悉了,仿佛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杜淳卻發現自己失去了當初的激情,“這太可怕了”,他唏噓感嘆。
也曾有朋友找杜淳談心,用了一整個下午激情澎湃地暢想自己辭去工作去新西蘭開一個農場,口若懸河,天花亂墜,恨不能第二天就整裝出發,但聊到最后,吶吶的一句,“算了吧,像我這么慫的人沒那勇氣”,第二天接著上班。現實往往是,我們天天嚷著要旅行,卻不曾背起過行囊;我們天天嚷著要換工作,卻不敢失去眼前這份穩定。身在都市的青年,像陷入沼澤的猛獸,愈掙扎愈墜落,最后連掙扎的勇氣和力量也沒有了。
“何北是個小混混,但他油而不滑,敢愛敢恨,最重要的他心懷夢想,并且勇于改變,混也是一種對生活的表達方式”,杜淳說道,他開始被這個角色吸引,被故事打動,并反問自己,“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你現在的生活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能你現在活得很好, 但有沒有勇氣去改變這一切?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價值?”
如果在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學習舞蹈的11 歲小杜淳沒有轉而選擇學習表演,也許今天的他是一名舞蹈演員;如果他聽信父親,覺得性格內向的自己根本不適合表演,也許他根本走不到今天;如果 在一系列“紅色經典”戲之后他沒有頂住壓力選擇《宮鎖珠簾》,也許他不會知道自己還能俘獲這么多年輕觀眾的心;如果不演何北,也許他不知道自己還能挑戰油腔滑調玩世不恭的混混;如果……但 是沒有如果。一路走來,杜淳正是用改變成就了自己,從一開始不 被看好到今天無可替代,從一開始內向得甚至不敢在人前跳舞,到 今天能駕馭每一個迎面而來的角色。
“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借口繼續茍活?或是展翅高飛保持憤怒?我該如何存在?”汪峰的聲音還在空中飄蕩,故事還沒結束。何北不僅僅是何北,杜淳不 僅僅是杜淳,北京青年也不僅僅是北京青年,他們所映照的,是每一個成長中的青年——你我。

對話杜淳
玩出來的戲才是真正的好戲
記者:感覺《北京青年》對你來說收獲很大?
杜淳:對,而且回味了很久。這部戲拍了121 天,天天都過得很開心,導演對我們最大的要求就是別老想著自己在演戲,他安排我們每個月玩,大玩四次, 小玩四次,最后大家把戲給玩出來了,我覺得玩出來的戲才是真正的好戲。
記者:出道以來近10 年,你拍了很多作品,從處女作《漢武大帝》到今天,對你產生階段性影響的作品是哪些?
杜淳:首先是《漢武大帝》,是這部電視劇讓我走上熒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堅定了我表演的信心,這以后就開始穩步發展。今年對我特別重要,從開年的《宮 2》(《宮鎖珠簾》),一直到這兩天開播的《北京青年》,再到下半年的《傾城雪》,這3部戲對我來說轉變很大,都是全新的我,這對我以后的戲路也會產生很大的改 變。所以今年這一年,我會變化好多次,我很期待自己到底會變成什么樣子。
記者:你父親杜志國老師也是表演藝術家,以前他很反對你進入影視圈,現在 對你的態度怎樣?
杜淳:父母會給我提意見,會說這個戲你不該演,那個戲你不該接。比如我媽就不喜歡看《宮2》,她跟我說,“這都是什么啊?”他們還是喜歡我拍紅色經典戲,他們有他們的認知,我能理解,但我的態度是全面發展。現在他們基本上不管我了,覺得我愛干什么干什么,只要自己高興就好。生活中的我確實也 是這樣的,不會太關注別人怎么看我,自己高興最重要。前段時間我跟陳思成和佟麗婭一起吃飯,他們還對我說,覺得這么多年我就這樣自己過自己挺好的,這是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愛情還是安安靜靜的好
記者:5 月份你剛剛過完31 歲生日,感覺這個生日有什么不同?
杜淳:最深的感觸就是覺得自己真的該長大了,以前過“2”字頭的生日時還會覺得自己還年輕,現在到了“3”這個階段,突然覺得自己真的該成熟了。對于 男人來說,30歲是一個門檻,也許在20 多歲時你還可能做一些不負責任的事情,或者說比較自私,可過了30,就不能活得那么自我了,要開始顧大局了。
記者:7月6日和7日你分別參加了好朋友賈乃亮和陳龍的婚禮,看著身 的朋友一個個都結婚了,你會著急嗎?
杜淳:有時候偶爾一下會覺得他們這樣也挺好的,但馬上又會轉過來想,自己都還沒想好,沒有準備好,也不行啊,否則對自己是不負責任的。我覺得一個 人一個活法,我就是比較適合自己現在這種生活方式,我打算35歲再考慮這些事情,所以差不多還能有4 年撲騰的時間,先專心工作。
記者:你比較理想的感情狀態是怎樣的?
杜淳:別有大風大浪,別有太多波折,安安靜靜的就是最好的,因為我一直崇尚人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快樂,如果失去了這兩點,什么都會變得沒有意義。
記者:你也演過很多婚姻戲,對婚姻有什么看法?
杜淳:我覺得婚姻是除了兩個人之外,其他誰也不重要,無論是家庭的反對還 是支持,或者是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 起開心,自己過自己的生活。我覺得婚姻還是單純一點比較好,不要摻雜太多東西。
聲明:《《北京青年》杜淳:唯改變方前行》一文由傾城網(www.420040.com)網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處理!
6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