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就像80后編劇孫建業所說,“井底之蛙和千里之馬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快樂,就看我們更愿意當哪個。”的確,有人愿意在方格內自得其樂,也有人喜歡“生活在別處”的自由和未知。…



就像80后編劇孫建業所說,“井底之蛙和千里之馬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快樂,就看我們更愿意當哪個。”的確,有人愿意在方格內自得其樂,也有人喜歡“生活在別處”的自由和未知。但不管怎樣,正在北京衛視、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北京青年》啟發我們的是,改變,可以讓人生更精彩。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真實案例:果庫聯合創始人廖錦有,曾經的媒體人,靈機一動想出果庫的點子,就把自己關閉起來,研究出了App,如今廣受大眾歡迎。唐朝樂隊前貝司手郭怡廣,現在是百度國際媒體公關總監。羅永浩,曾經擺地攤、開羊肉串店、倒賣藥材、做期貨、銷售電腦配件、從事文學創作,后在北京新東方任教,現在,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未來的手機制造商。李晨,因為出演《北京青年》決定參加摩托拉力賽……
不夸張地說,改變無處不在,看你敢不敢去實踐。《北京青年》提出的“重走青春路”并非妄想,說到底,聽從自己的內心,勇敢走出去,沒什么大不了。
重走青春路 浪漫的堅持?不靠譜的選擇?
北京青年就是你我他,就是身處在這個城市里掙扎的每一個年輕人。我們天天嚷著想旅行,卻沒人會真的背起行囊;天天嚷著想換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卻沒人敢輕易丟掉眼前的安穩。身處在這個大都市里,我們被各種責任、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害怕換工作丟了社保或者納稅年限,我們害怕交不出房租,男生害怕買不起房結不了婚,女生害怕嫁不了富二代……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擔憂和害怕,我們活得沒有安全感,焦慮浮躁,就像《北京青年》片尾曲汪峰唱的:多少人愛著,卻好似分離;多少人笑著,卻眼含淚滴……是繼續茍活還是保持憤怒?
為了改變上路
代表人物: 何東(李晨飾)
老大何東有著賢惠的女友、穩定的公務員職業、不錯的家庭條件,安逸、圓滿、幸福,何東看起來什么都有了,但這種看上去很美的狀況卻令他空虛、痛苦、想要逃離。27年里,他按照父母的意愿考學、工作,在父母的安排下結交女友、一步步邁向婚姻,于別人看來體面的工作,對他來講是千篇一律、平淡無奇;于別人看來美滿的愛情,也令他缺少激情、始終虛無。他忍不了了,大叫著說:“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樓,方形的辦公室,方形的格子間,方形的電腦,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兒了。”閃電般分手、辭職,像個逆子一樣被趕出家門。上路后的何東去餐廳當過服務員、賣過海鮮、經營酒吧、還去當過背包客爬雪山過草地,他還經歷了“死亡體驗”。當失去意識的瞬間,何東意識到,在死亡面前,以前的煩惱都已經不是煩惱,只是因為自己的胸懷還不夠寬廣,如果能夠回到從前,他會改變自己的處理方式,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辭職和悔婚。
頂
內心巨大的不安和對現實無力的厭倦,一切都違背內心深處滿懷掙扎的那個聲音,而立的歲數卻每天都奔向墳墓的終老,恐懼、壓抑、呼吸急促好似被關進了監獄埋進了棺材,吶喊在每個虛弱的深夜,他最終選擇重走一回青春,可惜我沒他的勇氣——我也想。
砸
青春的定義不是不顧后果地任性妄為,看到何東悔婚,借口是重走青春,但實質是不甘心就被這樣簡單地定性。于是乎,關乎愛情的不完美,關乎年輕的夢想,關乎未來的貪婪,關乎自我的追求都來了。可是不當公務員,情愿去刷盤子、蹬三輪就叫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拋棄3年的女友,用浪費別人的青春成全自己的青春?
為了愛情上路
代表人物:何西(任重飾)
這廂,何東還在看起來不切實際的“重走青春路”上與父母作戰、與自我作戰、與社會眼光作戰,另一邊三個堂弟的情況也不樂觀。最單純聽話的二弟何西人生軌跡筆直,直接子承父業成了骨科醫生,業務拔尖的他年過25,卻在愛情經歷上一片空白,沒戀過愛就被父親偵查問話,甚至懷疑取向有問題。何西對心理醫生丁香一見鐘情,對方卻對他若即若離。為了贏得丁香的心,何西重走一回的青春路,也是他的尋愛之路,在證明自己的同時,他也開始追求起自己生活的意義。在這條青春路上,他遇到因失戀而精神失常的女孩任知了,他干各種雜活來養活自己跟任知了,他還攢錢想著有一天能把任知了送到醫院去治病,最后在拯救任知了的同時,長大、成熟的何西也收獲了丁香的愛情。
頂
年輕人在看似一切都通往幸福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實則生活空間的狹小與平淡已經讓他們無法喘息,而最終下決心與所擁有的一切告別,重新選擇自己青春的可能性被放大之后,他們選擇了出走,并經歷洗禮與新生。
砸
旅行的意義不能無限抬高到自我救贖,電視劇來源于生活,21世紀的小青年們活得確實憋屈,房子票子老子(老板)三座大山“壓力山大”,導演的取材初衷是好,可太過于風花雪月的電視劇太高于生活,更不要用太多浪漫的旅行來做噱頭,連陳綺貞《旅行的意義》也唱“一場場旅行不過是逃避。”
為了創業上路
代表人物:何南(賀剛飾)
三弟何南被望子成龍的父親當成潛力股投資,送去加拿大留學賺大錢,突然丟下加國高薪工作跑回北京白手起家,這讓坐等回報的父親苦不堪言、時時念叨。本以為海歸碩士的身份會讓自己大展宏圖,可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社會,一沒資本、二沒人脈,甚至屢次因急功近利被騙,創業路上的心酸坎坷甘苦自知。如同很多想先立業后成家的青年一樣,何南為了自己的事業,連女孩葉坦對他的愛都不敢接受,他認為沒有能力給葉坦幸福。何南太想成功了,可他卻并沒有成熟的心理支撐,太多的功利心讓他失衡,連最簡單的騙局都識別不了……最終他選擇去工廠打工,踏實干起。
頂
其實,青春這東西就是很狗血,也正因為狗血才能過得轟轟烈烈,而且,類似于幸福、夢想、選擇這類詞匯,對我來說是怎么也百看不厭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沒有機會揮霍自己,在戲里瘋狂一把也不錯,活得太要面子,反而就不灑脫了。
砸
趙寶剛一如既往地打著青春牌,不知道他要揮霍到什么時候?當我走出去看一看大山大海,我的心胸就會變得非常開闊嗎?等我再回來面對苦難、糾結時,我真的就能釋然嗎?該被生活打敗的還是要被打敗吧。
為了方向上路
代表人物:何北(杜淳飾)
小弟何北與大款父親從小杠到大,上學時不好好讀書天天琢磨玩,上班后天天蹲墻角玩游戲、打電話、把翹班當成家常便飯,滿腦袋都是“如何讓他們炒了我”的高難度解題步驟,懷揣一心開酒吧的雄圖大志,還和不靠譜的酒吧妹談起戀愛。直到“上路”后,何北還是老想省力氣,想靠歪門邪道賺錢。何北不明白,為什么所有人都看扁他?父親恨鐵不成鋼,兄弟們也瞧不起他,但他并未意識到,這都是自身問題,即使篤定去酒吧打工、從小事做起的他,心也永遠是浮躁的,最終連女友都離他而去。何北終于意識到自己的“沒能力”和“好高騖遠”……
頂
不喜歡現在的生活,卻不知道怎么辦;喜歡的事情,又不一定能干,于是只好吊兒郎當地活著。《北京青年》講的就是怎樣改變自己,因為你誰都改變不了,除了你自己,只有做了更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改變更多東西。
砸
人到底該不該隨著生活的慣性被推著走?有多少人有勇氣去改變?電視劇很年輕,可當我已經30多歲了,我就感覺我已經老了,也不會相信了。
改變吧,你不孤單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上演改變的戲碼,有的波瀾壯闊、驚世駭俗,而更多人是波瀾不驚、默默無聞。也許有一天你也會和他們一樣,爆發出一句:I don't belong here,即便之后還得回到自己平庸的生活,因為,你屬于這個生活。但他們的改變,足以讓我們相信,即使身處俗世,同樣可以探尋心靈家園。
“有一天我們都會安于現狀,但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晚越好”
不管自覺還是被動,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生,改變未必就能到達理想彼岸,但至少可以給你一種人生選擇。就像編劇孫建業所說:“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算我們在青春路上碰得頭破血流,也是人生的財富。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不會后悔,因為該經歷的我們都經歷了。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安于現狀,向現實妥協,但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晚越好。”看看《北京青年》里的俊男靚女們現實生活中是如何改變自己,重走青春路的吧。
李晨:“重走青春路什么時候都不晚。”
27歲,當了5年公務員,生活波瀾不驚,跟未婚妻權箏登記結婚的當天,何東突然發現公務員的生活對他來說千篇一律,他想沖破藩籬,重走青春路。于是,他悔婚,他辭職,他出走,嘗盡“生活在別處”的各種自由、迷茫、艱辛,甚至直面死亡……李晨說:“拍完《北京青年》之后,看著何東帶著兄弟們一起重走青春路,我在想我自己的人生道路。年輕時有很多夢想,但是忙于拍戲,這些夢想就無限期地往后拖延,再不去做,人就慢慢老了。”所以,他在重走完老大“何東”的青春路之后,與自己也做了一個約定:35歲之前將年輕時候的夢想盡量去實現。“何家四兄弟可以說是做了一件破釜沉舟的事,我也希望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他,可以去體驗一次冒險旅程。當然,不見得非要放棄之前的成績和已有的工作,但越做有挑戰性的事情,這件事的意義就越大。”
摩托車拉力賽是李晨從小的夢想,他和北京城里的幾個發小都是玩摩托車的高手,《北京青年》拍完之后,哥兒幾個決定組成車隊參加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摩托車拉力賽。
“環塔拉力賽很危險,沙漠白天溫度非常高,去年一位車手就在比賽中不幸去世,他從車上摔下來到救援人員找到他,中間只隔了幾十分鐘,但人已經不行了。我這次參加拉力賽,心里也沒底。其實,很多事情不一定都立竿見影,尤其像我們這個行業,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現在,參加‘環塔拉力賽’,對我的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幫助,我不可能因為它就能上張藝謀的戲,也不能讓業界對我有多認可,但我愿意去嘗試,這完全是屬于我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不是明星,它可能只是小范圍內幾個朋友之間的一次同尋青春夢的旅程,現在,由于我的工作性質,這件事情被放大了。沒什么,剛好我想通過這樣一個行為告訴現在的年輕人,什么時候重走青春路都不晚,只要有夢想就要去堅持,去完成。”
任重:“不要盲目打破現有的一切。”
“重走青春路”只是一個理念,并非要讓青年人拋開一切,工作不要了、父母不要了、愛人也不要了,以為重新出發,就能找到自我。劇中何西說了:何東敢重走青春路,是因為他還有15萬元的存款。我不贊成盲目打破現有的一切,為了重走青春路而重走。“青春重走一回”都有一個前提,當你工作不如意、對周遭一切沒有興趣時,可以用旅游的方式,打開眼野,打開認知世界的那把鑰匙。
賀剛:“心態和心境決定你可以走多遠。”
生活在別處的感覺陌生而孤獨,但我愿意接受這份孤獨。剛來北京時有很多挫敗感,剛入表演行當,也會走入誤區,功利心太強,總想成功。去劇組試鏡被人拒絕,還和別人爭執,說自己第一部戲《梅艷芳菲》就演男一號,還是趙寶剛導演選中的,結果別人根本不理會你。改變是必須的,不一定非要按劇中人物放棄工作和婚姻,責任感很重要,堅持也很重要,要發現自己想要什么,就像趙導說的,心態和心境很重要,它決定了你可以走多遠。
張儷:“重走青春路不代表孤注一擲、不管不顧。”
被臨時換角,曾經讓我心灰意冷,甚至產生放棄表演的念頭。直到拍攝《男人幫》 《北京青年》才逐漸找回自我。等待的過程漫長而痛苦,但堅持下來,收獲的就是屬于自己的東西。至于重走青春路,不需要像何東一樣孤注一擲、不管不顧,只要在忙碌的工作中偶爾出去走走,開闊一下眼界就好。
姚笛:“拼盡全力去達到。”
我的生命中與生俱來就有一些因子是讓我愿意去改變的,而且我是一個非常堅持的人,只要我想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定拼盡全力去達到。以前各種跑組面試不成功,讓我心灰意冷,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幾年除了拍戲還是拍戲,現在回頭看自己,真的嚇一跳,原來我從沒有停歇過。所以拍《北京青年》,更像是半旅游半工作,在一路走著的過程中放松心態。
孫建業:“保持憤怒,勇敢前行。”
如果像劇中年輕人那么干,肯定不切實際,但現實是已經有人這么干過,比如時下流行的背包客、旅游族等等。當然,如果有人愿意待在自己出生的城市,衣食無憂地過一輩子,并且心情也很愉快,不壓抑,那就待著唄,干嘛要出走啊。井底之蛙和千里之馬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快樂,就看我們更愿意當哪一個。
其實放棄工作、出走,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方式,是一種戲劇化的情感抒發形式。我們不是要鼓動年輕人去辭職,而是要保持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汪峰《存在》里唱的:保持憤怒、勇敢前行。不要在社會中隨波逐流,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就算我們在青春路上碰得頭破血流,也是人生的財富。到我們老的時候,我們不會后悔,因為該經歷的我們都經歷了。也許有一天我們都會安于現狀,向現實妥協,但希望這一天來得越晚越好。《北京青年》其實提供了一條路,只是這條路很可能比安于現狀更艱難。
之前《非你莫屬》節目中的張麗珍給我的感觸很深,她是《北京青年》里王越的原型,很多臺詞都是我從張麗珍參加的節目中直接扒下來的。張麗珍當了十年背包客,她的經歷和談吐讓我震撼,她的精神也影響了導演和我對《北京青年》的創作。我們年輕人太需要走出格子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這不是在浪費時間,是人生的另一種積淀和成長。當你再回到格子間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以前對工作、對人生的理解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馬蘇:“真的猛士才能夠重走青春路。”
換做我自己,我真的沒有勇氣重走青春路。真的猛士才能夠重走青春路。我拍戲十年,在表演這條路上已經積攢了很多經驗,現在只想好好地繼續演藝之路。我是一部一部戲走過來的,拍每一部戲都拍得特別拼,《北京青年》是最拼的一部。我今年已經30歲了,所以我很珍惜這次機會。劇中,我和大哥李晨都屬于秤砣型的角色,是要壓分量的,整個角色比較灰,比較沉。但是在演的過程中我就想:不管那么多了,我會用一些不是太“馬蘇”的性格,放在權箏的角色中,但是我一定要給權箏這個角色增加許多鮮活的東西,所以這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角色。
王迎:“責任大于一切。”
改變不是盲目的,必須腳踏實地,必須對自己的能力有明確認知。比如我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我會揚長避短,我能把控的戲就拍,自認把控不了的我絕對不會去碰。當然,年輕人對自我認知不夠,可能需要通過走出去,在走的過程中認識自己,就算沖動、盲目,不怕,因為年輕,有的是資本。但于我,過了沖動的年紀,很多時候責任是最重要的。
聲明:《《北京青年》啟發重走青春路 改變更精彩》一文由傾城網(www.420040.com)網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處理!
67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