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
在民國年間,在現代文學史上,王映霞都是大名鼎鼎。她與郁達夫的故事,一直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情事”之一。王映霞當年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美譽,時人送她“荸薺白”的雅號,來形容她驚人的美麗。愛情故事:王映霞一生中的兩次婚事都轟動一時,初嫁郁達夫,再嫁鐘賢道。在婚外,她還與“特工王”戴笠有過隱秘的情事。
1928年王映霞與郁達夫舉行婚禮,才子佳人,名動全城。那一年,她20歲,郁達夫32歲。當時柳亞子贈詩郁達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侶”一句傳誦一時。 1940年,兩人離異。 1942年,王映霞與時任重慶華中航業局經理的鐘賢道結為連理。婚禮極為排場,王瑩、胡蝶、金山這些當時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山城重慶為之轟動,有說法稱:“鐘賢道拐了個大美人! ”
第一次婚事 才子佳人過了5年甜蜜生活
王映霞1908年生于杭州,其父金冰遜很早就去世了,她隨母親住到外祖父——杭州名士王二南的家中,并隨母姓。她自幼跟著外祖父研習詩文,打下扎實的國學根基。 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師范學校。
杭州女師人才輩出,王映霞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品學皆優,相貌又出眾,在女師的名氣很大。學生時代的王映霞愛好文學,對文壇的風云人物很關注,并對郁達夫的文才十分傾倒。
1917年,21歲的郁達夫從日本回國省親時,奉母命與鄉紳大戶孫孝貞之女孫蘭坡訂婚。后郁達夫為孫蘭坡改名為孫荃。此后,他在安慶時與妓女海棠曾產生戀情,在北京與妓女銀娣也有頻繁交往。直至遇到王映霞,郁達夫才在情場上浪子回頭。
郁達夫和王映霞相識于一次很偶然的機會,那是1927年,郁達夫31歲,王映霞才19歲。邂逅王映霞,郁達夫一見傾心,王映霞也經不住自己崇拜的大作家的苦苦追求,于是兩人上演了現代文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傳奇。
1928年4月,郁達夫名義上的夫人孫荃仍伴著郁老夫人苦守閨愁;而郁達夫終抱得美人歸。
郁達夫并未給王映霞隆重的婚禮。王映霞沉醉在愛情的濃蜜中,顧不上計較。婚后王映霞除了竭盡所能與郁達夫共同建立一個愛巢之外,想盡了辦法要把丈夫的肺癆病體加以補養。郁達夫也以“日記九種”的形式把他對王映霞的愛登在報刊上,使人們都知道他有一位賢淑、聰明、美麗的好妻子。這時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夫妻倆更加恩愛,過了5年甜蜜的生活。
郁達夫沒能給王映霞正式名分
1933年,郁達夫夫婦由上海遷到杭州,建了一座“風雨茅廬”住了下來。移居杭州后,兩人與當時的上流社會有了很多的交往,極喜結交名人的王映霞也由此成為一顆交際明星。
王映霞之美,令時人嘆為觀止。據當年曾去過“風雨茅廬”的日本歷史學家增井經夫回憶:“(王映霞)漂亮得簡直像個電影明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她在杭州的社交界是顆明星,而她在席上以主人的身份頻頻向我敬酒,說‘增井先生,干杯!’時,就把喝干了的酒杯倒轉來給我看,確是慣于社交應酬的樣子。 ”
作為新女性的王映霞很介意名分,從一開始她就希望郁達夫與孫荃離婚后再嫁,但郁達夫的拖延使她這一心愿沒能達成。在1932年郁達夫杭州養病題贈王映霞的一首七律《登杭州南高峰》中還有意無意將王映霞視為“妾婦”。
后來又發生了一件事,使王映霞的妾婦身份可謂“名至實歸”:郁母七十大壽時,郁達夫曾帶王映霞回富陽老家拜賀。壽堂前郁母高坐,原定由各門夫妻依次同拜,郁母臨時又改變了主意,改由男歸男,女歸女,從大房到小房依次拜壽。郁達夫兄弟三人,他行三。輪到小房媳婦拜壽時,王映霞剛欲上前跪拜,孫荃見狀從左側快步插入,搶在王映霞之先朝婆婆下拜。郁母見小房媳婦孫荃拜過了,就從座位上立起身,以示拜壽結束。
郁達夫的贈詩及郁母與孫荃的態度都明白無誤地說明在郁家王映霞不過是“姬妾”,這是王映霞無法容忍的。思想上的距離、年齡上的懸殊、性格上的差異,使郁達夫與王映霞之間隔膜越來越厚,不得已王映霞外公出面讓郁達夫寫了“保證書”和“版權贈予書”給王映霞。郁達夫覺得王映霞把金錢、物質看得比什么都重,是一個未脫盡世俗的女子,于是“幻滅的悲哀”涌上心頭。此后,二人誤解日深,裂痕越來越大。
后來郁達夫又在家中發現了浙江教育廳廳長許紹棣寫給王映霞的情書,又發現了戴笠與王映霞亦有染,夫妻因此反目。
再嫁鐘賢道,大明星也去赴宴
王映霞回到重慶后,開始了新的生活。 1945年冬,任婦女指導委員會保育院保育員,次年6月,任軍事委員會特檢處秘書,隨即到外交部擔任文書科科員。王映霞在重慶的工作和生活,都得益于戴笠的鼎力相助。
1942年4月,由曾代理民國國務總理兼外長、后任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王正廷做媒,王映霞在重慶再披嫁衣。新郎鐘賢道是江蘇常州人,任職于重慶華中航業局,是王正廷的得意門生。王映霞與鐘賢道的婚禮冠蓋云集,賀客如云,宴賓三日,極為排場,王瑩、胡蝶、金山這些當時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郁達夫的朋友、專欄作家章克標在《文苑草木》中說:“他們的婚禮是十分體面富麗的。據說重慶的中央電影制片廠還為他們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他們在上海、杭州各報上登載了大幅的結婚廣告,而且介紹人還是著名外交界名人王正廷,可見這個結婚的規格之高,怎樣闊綽。 ”
對于這次隆重的婚禮,王映霞本人也是念念不忘,1983年她在《闊別星洲四十年》(載1983年7月14日新加坡《聯合早報》)一文中回憶說:“我始終覺得,結婚儀式的隆重與否,關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 ”
鐘賢道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港灣
1946年,戴笠因飛機失事而死。王映霞頓失依憑,辭去外交部的文書工作,急流勇退,過著樸實無華的主婦生活。隨丈夫到了蕪湖,生了一子一女。
解放前夕,當時的達官顯貴都紛紛逃往臺灣,鐘賢道卻退了預訂的機票,留在了大陸。解放后,鐘賢道到上海航聯保險公司工作,生活比較安定。“三反”運動中,鐘賢道被懷疑貪污受到審查,經調查為冤案。1952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起因是她在重慶外交部工作時參加過國民黨,幸虧只是口頭參加,既無黨證也沒繳過黨費,向組織說清楚這段歷史后即被解禁。王映霞被關押期間,鐘賢道心急如焚,探視、送物,竭盡所能關懷備至。回家后,鐘賢道在錦江飯店開了個房間讓王映霞安心靜養,又帶她到外地旅游散心,“真像是一次蜜月旅行”。鐘賢道對王映霞極為慷慨大方,對自己卻非常節儉,王映霞對此深為感激,感謝命運給了她這樣的一個溫暖的港灣。
1980年,與王映霞過了38年平靜婚姻生活后,鐘賢道病逝于上海,終年72歲。
對于自己婚姻中的兩個男人,王映霞晚年在自傳中作了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如果沒有前一個他(郁達夫),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后一個他(鐘賢道),我的后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歷史長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
她在《王映霞自傳》中對郁達夫和鐘賢道都有所提及。只不過,全書一共五十四章,直接講到鐘賢道的只有五章,絕大部分篇幅還是圍繞著郁達夫展開。這個男人曾讓她心醉,也讓她心碎。那個給她塵世幸福的平凡男人鐘賢道,只是和她共同經歷生活風雨,只是和她相互扶持,只是和她平淡度日,只是拿她當作寶貝寵著愛著,卻沒有留下更多的故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