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玉之愛,往往隨著玉之魅的要挾姍姍而來,由來已久的纏綿,如饑似渴的追尋,望眼欲穿的期待。就像一個生長在海邊的人,突然見到了夢幻的海市蜃樓一般,顯得那么地激動和難舍。石之美,玉也!每當溫潤的精靈盤摸在手中的那一刻,躁動的心與之會叩開各自淡定的門楣,不用多看一眼,掌中的盤搓恰如一個嬰兒吸允到乳汁般一樣安詳寧靜。
那天,我在世博中國館那幅清明上河圖前站定。此時,所有的人幾乎發都在發出驚嘆不已的贊美。由于我曾見過此畫的真跡,而此時展現在眼前的場景確也感到恢弘了許多。墨黑的底座,襯著清白的圖案,古樸幽雅。疏林薄霧中,兩個腳夫趕著馱炭的毛驢,緩緩地步向城門;此時,虹橋上已是一片喧雜,來來往往的行人中,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出行的官宦……,彎彎似月的拱橋,橋下水波蕩漾。漣漪交融,倒映著人間的安逸和嘈雜。橋面上游人如織,千秋百態的人潮夾雜著駝鈴和馬蹄的的悠閑。千舟竟帆,百舸爭流,激昂的船工號子……,側耳細聽仿佛依稀傳來了老船工搖漿的吱呀聲。蔥郁的樹木層林盡染,一派雅致怡然而有熱鬧繁華的場面。如此震撼的場面,充分顯示了北宋時的城市規模和繁華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國家所難以比肩的華夏輝煌歷史。興致之時,不由自主地使我仿佛已置身于其中。當我回過神來,也被自己的癡迷入神感到有些好笑。
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女孩,拿著相機,正在不停地用她細纖的指尖按動著快門。多么精美玉雕啊,她玉臂上的那只玉鐲勾去了我的目光,這是一種望眼欲穿的目光。她撐了一把傘,照相時,脖頸和右胳膊夾著傘,甚是別扭。我瞬間明白了,她是恐燈光太強,照片出來失真,撐傘擋光的。真是一個唯美的人,我不由微微地笑了。我的眼光停留在她那溫潤潔白的絞絲紋玉鐲上,目不轉睛的品賞著,腳步在簇擁的人群中戛如一位搖著細步,迎著清風,盈盈走來的絕代佳人。她恰似一縷柳絮,一抹月暈。拿都需輕巧細致。她恰似籠著霧,捧著雪。隱逸的白菊。她恰似升平湖,出碧灣,皎潔的荷花。天生就是美的孿生姊妹,與生俱來就溢著一種清逸的秉性。我久久地凝望,腦子里反復著一個聲音,怎么這樣好看啊,到底是玉兒還是菊花?碧綠的荷葉蓊蓊郁郁,潔白的藕花嫣然開放,香遠益清就是這種意境吧?美玉配然而止。籽料、羊脂、貴妃鐲、一連串的名詞在直觀和記憶中交融閃現。
那是難得一見的玉鐲,那種懾人的晶瑩溫潤,戴在具有古典仕女之美的纖纖腕上,猶佳人煞是令人驚迷,我簡直有點懷疑了。我只有連連感嘆造物主的神奇了。一路走去,翠玉之晶瑩,白玉之溫潤,碧玉之醇厚,黃玉之綿軟,那份水靈玉秀,那種巧奪天工,真讓人覺得是天外來客,絕妙得無詞形容。
此時,人群里有了一片的躁動�;剡^神來的我,頓時感到了幾分尷尬。癡迷的我看的是美人的妖嬈,還是在享受美玉的嫵媚?四目以對,“不好意思,您的玉鐲太精美了”,喃喃自語的解釋在尷尬的腳步下快速地開溜。但那種淡淡的若隱若現的溫潤,如煙似霧,可謂絕唱。
一天的游覽甚累。坐在電腦桌前,回味著那時的一幕,恰如美的冰清玉潔,使人不敢輕易。“清明上河圖”的感慨與之相比孰輕孰重竟是顛倒在停留的空間。難道,溫潤的玉,果如一位美人,不但引人遐思,還要攝人魂魄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