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過張愛玲的人,大約會記住這樣一個句子:“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電視劇《傾城之戀》里,主人公白流蘇和范柳原本是情場里的高手,縱是甜言蜜語,想來也是沒有多少用的,畢竟兩人“懂得”太多。“愛到不愛便已足矣,想到不想便不必再想。”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兩個自私的人,究竟要歷經怎樣的變故,才能互相意識到這份感情之于彼此的意義。你說過愛他,他也說過愛你。相信,說這話時,想來兩人多少都存有幾分真心,而非全是謊言。只可惜這繁華俗世,心中牽絆太多,擠得這份小小的愛,在這塵世間竟顯得如此卑微。
面對滾滾紅塵,我們自己多少也是怯懦的。害怕愛得癡了遭人唾棄,害怕付出之后血本無歸;害怕感情太難捉摸,太變幻;害怕,曾經的承諾一個個回頭嘲笑;害怕讓人看出自己心中其實多么重視這個人、這份愛。惟恐對方因此占了先機,看輕自己,吃定自己。然后,一個轉身,輕輕道一聲珍重。可是往往我們又是多么勇敢,放開一個人的手,有多容易,多簡單,總以為有太多比這份感情重要的東西,有更多更好更合適的人,在不遠處等候。身家性命、前途、理想、事業,個個都是恢宏的理由,就這么輕輕松松、冠冕堂皇的道別離,一放手,就是天涯;一轉身,便換做了別人的風景。
人的一生多么短暫,愛的能力彌足有限。難道真要等到世界末日,所有的文明行將坍塌,終于走到那堵地老天荒的墻下,才肯承認最舍不得的那個人,其實是錯過的那個人。等到來不及回頭,留下來的,無非是那句最無奈的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我們很簡單,不過生平所愿唯有人長久,朝朝暮暮不離不棄長相廝守;或嬋娟與共,夜夜情深溫潤如風。
我在想,世上真有這樣一種愛嗎。愛他不必擁有他,而懷著隱忍之心去成全他,只要他過得快活,過得安穩。我想是有的。書上說,愛情的最高境界是分隔多年后,輕輕的問候一句,你還好嗎?那該是另一種風清云淡,柳暗花明吧。可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又有誰道得明白呢。愛,都多多少少有慈悲的因素吧。從素昧平生,到相知,相愛,到不顧一切微言大義,去成全別人,而落單自己。
高山流水知音少,清風明月兩閑人。人生在世,若能得一二知己,對窗前明月亦是感激的。可是,當愛已遠,就給它一個余地,一個念想。“千里的路,若是只能陪你風雪一程,握你的手,前程后路,我都不問。”這說地何其好。即不能相隨一生,就默默感念,遠遠招望,直到定格為別有的嫵媚與淡然。
所謂傾城之戀,其實與城無關。因為懂得,所以倍感寂寞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