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原名叫胡瑞華。她的父親是京奉鐵路的總稽查,胡蝶很小的時候,就隨著父親四處奔波。
16歲那年,胡蝶考電影學校,給自己起了這個香艷的藝名。說起來,胡蝶也算科班出身了,她考上的是上海首創的中華電影學校,在這里,胡蝶系統學習了表演知識。
胡蝶喜歡表演,在學校里很用功,除了學習戲劇、電影理論,她還掌握了多項本領,比如騎馬、開汽車之類。在那個年代,女孩騎馬、開車都不容易,胡蝶為了拍戲不誤事,還是想辦法學會了。特別是開車。學校沒有條件學,她就攔了輛出租車,付了雙倍價錢讓人家教她,幾天過去,竟也掌握了。
胡蝶出校門后,曾經和張織云一起演過戲。那時張織云很有名,而胡蝶新入行,去了只能給張織云做配角,因為緊張,還鬧過笑話。原來張織云在片中戴眼鏡,因怕反光,她戴的眼鏡無鏡片,胡蝶出演的角色是走過去給張織云擦淚。胡蝶因為緊張,擦淚時直接把手絹伸到鏡框里,導演在旁看了急忙“NG”。
胡蝶最早是“天一”公司的基本演員,一年多的時間就拍了八部影片,使她得以順利成名。
胡蝶不喜歡“天一”,“天一”太追求經濟價值,總是趕制一些粗糙的商業片,胡蝶覺得自己在這里很難再有進步。這時恰巧有個機會,讓胡蝶去了明星公司,為胡蝶順利當選電影皇后埋下了伏筆。
胡蝶在明星公司受到了名導演張石川和鄭正秋的指點。據說胡蝶是個很聽話的演員,導演讓怎么做就怎么做。這讓導演很舒服。
當年阮玲玉也在明星公司當過基本演員,演技是沒說的,可盡管大家都承認她是實力派演員,但在明星公司,導演還是喜歡用胡蝶。胡蝶聰明,會做人;阮玲玉對導演的話并不全聽,她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演,有時實在違抗不過,雖按導演的要求演了,但在片場會大罵導演。因是默片,她用口型去罵,導演即使明白也奈何不得。
如此一個順服,一個不聽話,導演自然喜歡用順服的那個。阮玲玉在明星公司得不到重用,便去了聯華公司。
張石川喜歡胡蝶溫順聽話的性格,就努力包裝胡蝶。除了有意吹捧,他還專門物色寫手,寫適合胡蝶演的劇本。胡蝶的名氣越來越大。
說起1933年的電影皇后評選,還是比較有趣的。這個活動是上海的《明星日報》發起的。《明星日報》因為新辦,報紙銷量上不去,創辦人陳蝶衣就想到這個炒作方式。
在評選電影皇后的活動中,宣布選票每日印于《明星日報》報端,從元旦到同年的2月28日,在漫長的評選活動中,《明星日報》同演員一樣出足了風頭,報紙賣得相當好。評選最后揭曉,胡蝶以21334票名列第一,而同時參加競選的阮玲玉只得了第三名。
阮玲玉的票數為何比胡蝶少這么多呢?是她真的技不如人嗎?當然不是。有一種說法是和她們所處的電影公司有關。阮玲玉所在的聯華公司接受新東西較多,不是很刻意支持自己公司的明星去參選,所以也不去買選票。而胡蝶所在的明星公司不遺余力地捧胡蝶。
對于胡蝶的當選,還有種說法是,與投票觀眾有關。胡蝶主演的電影多為市民所喜愛,加之其長相端莊俏麗,深得人心。而阮玲玉的影迷多是大學生和知識分子,他們對投票興趣遠不及市民踴躍。
胡蝶當選了電影皇后,還是得到了一些實際的好處。坐上了影壇女演員的霸主位置,比以前更有號召力了。影迷也增加了,經濟收入也上去了。當了影后之后,胡蝶的收入比阮玲玉高了一倍,廣告也多,上海的很多日用品都用胡蝶做的廣告,很多大公司也以請胡蝶出席剪彩為榮。
很多報刊也爭相刊登胡蝶的照片做封面。一時之間,胡蝶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在茶余飯后,市民們也樂于把胡蝶作為一個談資。
胡蝶事業的輝煌,自此開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