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問訊東橋竹,將軍有報書。倒衣還命駕,高枕乃吾廬。
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重來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山雨尊仍在,沙沈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鴉護落巢兒。
云薄翠微寺,天清黃子陂。向來幽興極,步屣過東籬。
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今幽興熟,來往亦無期。
頗怪朝參懶,應耽野趣長。雨拋金鎖甲,苔臥綠沈槍。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粱。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到此應常宿,相留可判年。蹉跎暮容色,悵望好林泉。
何路沾微祿,歸山買薄田。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古代文人雅士,大多為品茶專家。品茶作詩,盡興于欣欣然,茶助文思,興起品茶文學、茶文、茶學、茶畫、茶詩等,相輔相成,使得飲茶升華為精神享受,從而形成中國茶道。對于飲茶,非在乎于止渴、清津、提神,而在乎于導引人之精神不如超凡脫俗的境界,于閑情雅致的品茗中感悟人生。人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在乎風月之間,在乎詩文之間,在乎名利之間。希望有所發現,有所寄托,有所忘懷,而雅之境,在于清、靜、簡、雅。一為品茗之趣,二為茶助詩興,三為以茶會友,四為雅化茶事。。。“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如此雅致,皆為茶道、皆在虛實之中,也超越虛實之外矣。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