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被稱為“海派旗袍活字典”的著名旗袍大師褚宏生的關門徒弟,上海知名旗袍大師朱進友師傅親臨西安德源會所,為西安旗袍愛好者量身定制旗袍,并分享他與旗袍結緣數十載的故事,上海瀚藝旗袍攜手西安Cindy·關共同傳遞海派旗袍的優雅美麗。此次傾城網小編也有幸一睹大師風采,與大師近距離交流學習海派旗袍知識。
瀚藝旗袍店里的日常
提及瀚藝旗袍店的日常,朱師傅并沒有一一羅列每日的工作內容。而是非常直接的從一位顧客走進店里開始講起。“顧客踏進店里的第一步,我們就要看懂顧客的類型,揣摩她的身形和氣質適合什么樣的風格,適合什么樣的款式,什么樣的面料。”也就是說,從第一位顧客踏進店門,瀚藝旗袍店的師傅們就已經開始為她進行“定制”了。而這僅僅是顧客踏進店里的一瞬而已。而后要經過師傅們的介紹、選料、量體、制作、刺繡、試衣、修改等工序,即便是一件最簡單樸素的旗袍,至少也要經過五到十天才能完成。“繡花的就難說了,我們給顧客做過時間最久的繡花旗袍,就單單繡花就半年多。”
瀚藝旗袍店里仍舊掛著一件繡花旗袍,標價近兩百萬,單單繡花就用了三年的時間。曾有人出價要購買但被拒絕。
此次朱進友師傅隨身攜帶數十件精品刺繡旗袍展示分享。
據朱師傅說,現在的瀚藝旗袍店里依然還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師傅,每天孜孜不倦的手工制作旗袍。“其實有的服裝你看起來很便宜實用,但是它不精。你要真正把一件衣服做好,要很花心思去做。做服裝要像畫畫一樣,你要把整個的心思投入進去,才能把衣服做好。”言談之中,透露出朱師傅對旗袍制作手藝的極致追求。
“不一定年紀大的就做的好。有很多人他學一輩子,他能做衣服,但他一輩子也只能‘做衣服’。你要稱他為大師,他不行。他做不好。有的人做十幾二十年,他把衣服的精髓體會了,他就能做的好。我上課教學生的時候我就給學生說,你要有興趣,你就做。你沒有興趣,你就別做。”朱師傅對徒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不僅僅對手藝功力嚴格要求,更是強調對旗袍手藝傳承的態度。
朱進友師傅與旗袍愛好者交流旗袍知識。
從事服裝行業很辛苦 做旗袍更是苦中苦
“你踏進服裝這個行業,你就要知道服裝這個東西很苦,你要想成名,你不是馬上就能成名的。有的人做一輩子,最后也只是個裁縫。只有少部分人做出來的才能稱得上是藝術品。”在朱師傅的眼里,旗袍是有別于其他服裝的,旗袍是可以做成藝術品的服裝。朱老師提起師傅褚宏生,特別驕傲的說:“像我師父,他今年98了。你別說,他能靠眼睛看準人的體型,他能把人體型曲線不好的地方彌補下來。這樣的功力就很不容易。”朱老師坦言,如此功力連他現在也無法企及,不能像師傅一樣一眼就能看出顧客的體型。仍然還要通過實際測量和修改。
不像很多傳統手工行業里的子承父業,朱進友師傅的子女沒有從事旗袍制作行業。“我覺得他做不好。他真的做不好。他沒有這個做下去,沉下去的心。”朱老師回憶起兒子當年曾希望考服裝類學校進修,但被他直言否定:“當時我說‘你別考了,你做不好的。’這個行業還是蠻挑人的。我到現在只有一半的徒弟算是稍微滿意一點,其他的都不行。有很多人想做,不一定做不好。有的我看中的,但是他做不長,做一段時間就做不下去了。”朱師傅坦言:“做服裝,相當苦。”
給普通人和明星做一樣的旗袍
朱師傅告訴我們,明星做旗袍跟普通人做旗袍一點區別都沒有,他說,我們店里不管你是什么名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是一視同仁的。只要你踏進我們店的門,都是一樣的。
袁泉在電視劇《鋒刃》中穿著的四件旗袍均來自瀚藝旗袍。朱師傅還能回憶起袁泉第一次量尺寸的時候,“她說她是袁泉,我說:‘好。’其實我根本不認識袁泉。”第二次袁泉到店試穿的時候,店里的年輕人說袁泉是演員,朱師傅才知道原來是演員袁泉。為了拍攝需要,瀚藝旗袍店的師傅們雖然盡量趕工,但仍然耗費了十多天的時間才趕制出劇中的四件完美旗袍。
朱師傅手指的便是電影《鋒刃》中,袁泉穿著的其中一件旗袍所用的面料。朱師傅撫摸著這塊布樣嘖嘖稱贊,“一水兒的黑蕾絲,真的一點都不顯眼。但做出的旗袍穿在她身上讓人驚艷。”朱師傅也非常細心的告訴我們,生活中穿著的旗袍并不推薦帶亮片的面料,一方面是過于華麗,另一方面是亮片容易掉落。瀚藝旗袍店的每一位老師傅都會給顧客很好的建議,讓每一件旗袍符合顧客的身形、氣質以及穿著場合。真正做到讓旗袍和人完美融合,穿出每個人獨特的味道。
朱進友師傅特地從上海帶來的高檔面料,因為珍貴緊俏僅能夠制作一件旗袍。
很多政要夫人也親自到瀚藝旗袍店來定制旗袍,朱師傅告訴我們,大多數政要都喜歡低調的旗袍,不能夸張。要豪華但不奢華。
西安的旗袍愛好者試穿自己提前定制的《VOGUE》中超模杜鵑同款旗袍。朱師傅現場點評建議。
朱師傅僅僅兩指一捏,便知道需要修改的尺寸。
什么樣的人穿旗袍最好看?
朱師傅說穿旗袍一定要有氣質,“不管年紀大還是年紀小,一定要有氣質。千萬不要穿上旗袍腿在抖,那肯定不行,再好的旗袍也不行。”穿旗袍一定要很淑女,朱師傅舉例說穿旗袍坐凳子,是不能滿坐的,“坐凳子只能坐一點點,旗袍的開衩口一定要在凳子的邊沿。如果滿坐在凳子上,相當相當難看。”
但要說什么樣的人穿旗袍好看,其實朱師傅對穿旗袍的人身材根本沒有什么要求。任何人都可以穿,就看你怎樣修飾,看裁縫師傅的功力。定制一件合身的旗袍,即便今后身材變樣了,師傅們依舊能夠根據身形修改合身。朱師傅回憶曾經有一位顧客,旗袍穿了三年后身材變化,但修改過后的旗袍仍然合身。
瀚藝旗袍店的老師傅們基本上都會給顧客一些搭配上的建議,但主要是看顧客的心理感受。“我們做好了旗袍但是很不滿意的顧客當然也有,曾經有一個顧客,進來的時候看到一件旗袍非常好看,但是她的體型氣質并不適合。我們當時就建議不要做,但是顧客不甘心硬是要做,結果上身的效果并不理想。”但顧客并不能理解問題是出自旗袍跟自身體型和氣質不符,而大多數情況下認為是師傅們做的不到位。朱老師這些年一直在強調一點,“如果顧客因此對做出來的旗袍不滿意,我們寧愿就退掉。”
雖然試穿者本人對這件旗袍已經非常滿意,但朱師傅仍然建議將這件旗袍的領子改低一公分。才不會穿的難受。女士低下頭感覺了一下,果然是高了些。
怎樣定義一件好旗袍
朱師傅說,旗袍的好壞,還是要穿到身上合體,能把本身的體型優點體現的更完美,把有缺陷的提醒彌補下來。這件旗袍就是一件很好的旗袍。有的旗袍包括配飾、面料很高檔,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的了。所以要根據不同的人要介紹不同的面料、款型。
朱師傅幾下麻利的測量,便記下了非常詳細的尺寸。
旗袍的未來以改良為主
本以為功力深厚的老師傅們更支持傳統旗袍,很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朱老師對未來旗袍的發展更看好改良旗袍。“年輕人上班忙都忙死啦,哪里能早上盤扣擰老半天。包括我師傅都非常支持改良旗袍,傳統的旗袍穿的機會很少,主要是一些重要場合才會。小女孩早上上班都來不及,怎么可能一個個扣子扣。”但是如果喜歡旗袍的話,傳統旗袍還是非常值得收藏一兩件,在重要場合穿著。朱老師和老師傅們對改良旗袍的包容接受,也正是上海這座摩登城市一直以來對外來文化兼容并蓄的態度。
瀚藝旗袍朱進友師傅與Cindy·關創始人關瑩合影。瀚藝旗袍與Cindy·關的合作,讓西北地區的旗袍愛好者們今后可以在西安進行量體,一樣能享受到上海旗袍的品質。
朱進友師傅如何定義自己
講述了一件件與旗袍有關的故事,談及如何定義自己,朱師傅是這樣說的:“我……就一般的裁縫吧,就是做的時間長一點的裁縫。”談及大師的稱呼,朱師傅十分謙虛道:“沒有沒有,我就是在旗袍當中有一點自己的獨特的看法吧。其他沒什么。”
朱師傅跟自己九十多歲的師傅褚宏生一樣,每天依舊在上海瀚藝旗袍店里忙碌著,量體、選料、設計、修改……一針一線全靠手工縫制,從不曾有半點虛假和敷衍。旗袍制作師傅們正是用這種精益求精的方式將旗袍手藝從上世紀的上海灘延續至今,也讓胡蝶、宋美齡等人穿上旗袍所展現的美麗依舊能成為現代人的潮流。旗袍,這件古老的衣服,一直以來在不斷改變,吸收著潮流的元素,也傳承著經典的記憶。
德源會所地址:西安高新區科技路209號 唐延路與科技路十字東北角 天合茗茶二樓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