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在Party上學書法
浪星人國畫旗袍Party
用女詞人李清照的辭賦
為你揮墨
綴一筆情深意重的詩情
畫一卷滄海桑田
摘自詩歌《旗袍女人》
“幽幽茉莉花瓣,片片飄落,纖腰拂柳,盈盈一握,風清清,裙袂撩撥……”一首《那旗袍》,帶你剪斷歲月流光的繩索,走進江南丹青水墨。日前,在九濱路一家餐廳,40多位身穿旗袍的佳人齊聚一堂,在古琴、古箏、笛子的古典旋律中,在感受棋畫書法帶來的意蘊美間,相識相聚相知。
“我們一個月以前就開始籌備這個Party了,為的就是讓喜愛旗袍的美女通過線下聚會的方式,有個交友的機會。”王友東是新浪重慶《浪星人》欄目組的負責人,他告訴商報記者,他們會定期舉辦不同風格的線下活動,讓“浪星人”們聚集到一起,有不同的體驗。
記者了解到,這個Party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參加者必須穿著旗袍出席,現場還有國畫大師教授大家國畫和書法,喜愛對弈的還可以來上幾局。
王友東透露,這次來旗袍Party的“浪星人”共40多位。她們中有大學生、公司白領、企業老板等,都是能力強的人。“多為80后、90后,最小的18歲,平均年齡20多歲,她們都是通過旗袍Party才認識的。”
故事:3歲起穿旗袍 旗袍派對結識閨蜜
“我3歲那年穿上旗袍,便開始了與旗袍有關的人生。”重慶妹殷櫻是一名平面模特,昨日她告訴商報記者,她第一次穿的旗袍是母親去廣州帶回來的,她穿上后樂開了花,母親專門給她拍照留念。“當時媽媽給我換下旗袍時,我哭了很久”。
“長大些后,我都要穿帶旗袍元素的連衣裙,配上一件時尚的外套,復古與新潮兼具。”殷櫻透露,因為平時上學穿旗袍不太適合,她便買了幾件珍藏在衣柜里,在生日、朋友聚會等特殊的日子穿。成年后,她便熱衷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旗袍派對。“青花瓷的旗袍是我最愛,可惜這次沒找到料子,便定制了一件短款粉色碎花旗袍。
“旗袍派對讓我遇上很多朋友。” 殷櫻說,因為“浪星人”里都是跨行業的女性,大家都很能干,和她們交流可以全方位提升自己。“我現在的閨蜜就是兩年前在旗袍派對上結識的。”殷櫻說,當時在派對上交流得知,她們同住一個小區,做一樣的工作。“現在經常一起逛街、做旗袍,聯系很緊密。”
穿上旗袍就快樂
“我一直都很喜歡帶有古典色彩的東西,特別是旗袍。”今年29歲、身高167cm的陳娟身材窈窕,曾經是位空姐。在這場派對上她穿了一件黑色旗袍:上身是旗袍款式,下身是傘裙形狀,一根金屬和玉石結合的腰帶,將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
“這件旗袍特別吧?是我專門到香港買的!”陳娟透露,旗袍派對即將到來時,來不及專門定制旗袍,便于去年12月中旬專門坐飛機到香港購買了這件心儀已久的旗袍。
“只要場合允許,我就會穿旗袍。”陳娟說,現在家里有七八件各式各樣的旗袍。“正如張愛玲所說‘衣服是一種語言,是一種表達人生的袖珍戲劇’,旗袍便表達我當時的快樂心境。”
“旗袍派對是一個很好的社交方式,我這是第一次參加,便結識到一個圈子里的人。”陳娟表示,她特意買的旗袍不僅給了自己一個好心情,也為自己的氣質加分不少,大家通過旗袍都成為朋友。
癡迷旗袍17載 走親訪友必穿旗袍
有一位家住南岸茶園的62歲老人,只要走親訪友,不管春夏秋冬,都要穿著旗袍,她的名字叫鎢正文。
“以前上班時穿得很正式,45歲退休后漸漸接觸到旗袍,覺得它修身又顯氣質,就越來越鐘愛。”鎢正文老太告訴商報記者,她家里有許多定制的旗袍,經常穿的有10多件,夏天有七分袖的絲綢旗袍,冬天有長袖加絨的旗袍。
“媽媽對旗袍已經達到癡迷的程度!”鎢正文的兒子唐遠利今年34歲,他透露,母親只要出門去走親訪友,她必須穿旗袍,否則不會前往,“就連跳壩壩舞她都巴不得穿旗袍去”。唐遠利說,本來他擔心母親退休后會無聊,但因為喜愛旗袍,母親和一家專門定制旗袍的老板成為了好朋友,也結識了很多旗袍愛好者,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
觀點:以興趣為切入點 有助于社交
昨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告訴商報記者,旗袍Party以興趣為切入點組織活動,是中國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幫助大家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這是好事。
建議:根據自身氣質選擇旗袍
重慶市知名造型師、紫韻妃美容會所造型總監王奕告訴記者,旗袍是一種帶有古典美的服飾,坐著時,不能蹺二郎腿,也不能兩腿張開,一定要注意壓好旗袍的裙擺,以免走光。“切記不能像穿褲子一樣大步流星的走路,盡量走小碎步。”
“在選擇旗袍時,一定要選符合自己氣質的款式。”王奕說,學生可以選擇俏皮一點的款式;白領可以選擇端莊一點的款式;上了年紀的人可以選擇雍容華貴的款式。
王奕透露,以前旗袍多為包臀裙款式,現在出現了A字裙或褲裝的款式,現在有些國際大牌追求創新,甚至選擇皮料來制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