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揚州彩衣街的得名,就源于過去街上林立的衣服店鋪。幾百年前,這條街的店鋪還做過宮中皇帝的龍袍。如今,彩衣街的裁縫鋪子只剩下一家——“啟明唐裝”,憑借私人定制,該店的唐裝和旗袍遠銷國內外,而74歲的店主陸啟明在老城區裁縫界也頗有名氣。
定做服裝
百年老鋪見證服裝樣式變革
陸啟明介紹,自己的爺爺和父親都在這條街上替人做衣裳。他自己原先在一家服裝廠工作,退休后才在彩衣街上開店。
“我聽父親說,祖上曾經替皇帝做過龍袍,但是是哪一年的事情了,現在也沒法考證了。”陸啟明說,改革開放前,父輩就開始在家接一些衣裳單子,時間久了,大家都喜歡往他家跑。
陸啟明說,這么多年來服裝樣式變革最快。在他記憶中,新中國成立后,列寧裝、中山裝、夾克衫、西裝等都曾盛極一時。
1995年,陸啟明從服裝廠提前內退,想要發揮余熱的他決定弄個自己的裁縫鋪子,最開始做的是西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成衣店比較少,普通人都是定做衣服。”陸啟明說,那個年代,能穿得起成衣的都是有錢或者有地位的人。
苦苦支撐
一件唐裝改變了他的命運
1996年—1997年間,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陸啟明和他的同行們遭遇了服裝業的寒冬。“當時這條街上有數十家裁縫鋪子,一開始都挺好的,誰知道那兩年間,幾乎全部關閉。”陸啟明的鋪子也在苦苦支撐。
商機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現的。1997年,陸啟明的孫女出世了,作為爺爺的陸啟明十分開心,就突發奇想給孫女做了一件唐裝。剛做好時,就掛在店鋪里。不久,街坊鄰居看到了,都覺得好,紛紛過來定做。
“當時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老人,他們大多經歷過穿唐裝的年代,比較有感情。還有一類就是一些孩子,主要是周歲、百日、10歲時定制得比較多。”陸啟明說,無意之舉竟帶火了自家的服裝定制,“真是一件唐裝改變的命運呀。”陸啟明笑著說。
2001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出席APEC會議的時候身著唐裝,再一次引發唐裝熱潮。而此時的陸啟明的唐裝店鋪,在唐裝制作方面已經十分成熟。為了更好地適應消費者的需要,他還特意將唐裝的袖子進行改良,如今的唐裝無論風格還是設計上,都已經日趨成熟。
私人定制
他的唐裝和旗袍遠銷國外
為了適應年輕人嫁娶的需要,他還特意推出了旗袍。“穿唐裝的年輕人不多,這樣也是為了擴大市場。”
因為口碑比較好,陸啟明家的回頭客特別多。加之這幾年老街旅游發展較好,自十年前起,陸啟明就陸陸續續有了外地的客人。“現在網絡比較發達,有的消費者定做后把它發到網上,不少人就會慕名而來。”現在,他的顧客來自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個地方。甚至有不少國外游客前來私人定制。
為了讓衣服更加專業化生產,陸啟明還聘請了幾位裁縫,分別負責裁衣、制衣甚至紐扣都有專人負責。因為生產分工較細,雖然規模小,但衣服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
5年前,陸啟明在工廠上班的女兒陸莉莉到了鋪子中,接了陸啟明的班。如今的陸莉莉,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
在采訪快結束的時候,陸啟明穿起了自己做的唐裝。他告訴記者,希望能將自己的店鋪擴大,為更多的顧客服務。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