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于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在旗袍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有關旗袍的有趣故事,讓我們看看都有哪些旗袍趣事。
宋慶齡送給波莉的旗袍
海倫·福斯特·斯諾是《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的遺孀。此書記錄了他與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時期的會晤。一九三一年海倫第一次去上海時,年僅二十三歲。海倫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處為中國為“工合”籌款,宋慶齡得知后送了她自己的旗袍并囑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講時穿上。斯諾夫婦到達菲律賓繼續為中國為“工合”籌款,波莉將旗袍又送給了斯諾夫婦。1998年3月17日,58年后,這件漂亮的旗袍從美國回歸中國,回到了北京后海北沿四十六號"宋慶齡故居"。
宋美齡的“旗袍博物館”
宋美齡衣櫥內的旗袍件數,大概現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無人出其右者。宋美齡的旗袍件數多,和有一個勤奮的裁縫師傅,有著相當密切的關聯。這位裁縫師傅叫張瑞香,是一位男性裁縫師。張瑞香所以受到宋美齡那樣愛護的原因,無非是因為手工細巧、忠心耿耿。張瑞香幾乎每天都在不停趕工,為宋美齡制作旗袍,他大約每兩三天就可以做好一件旗袍,做好后,張瑞香就把新旗袍捧到宋美齡面前邀功。宋美齡一般只是大略看一眼,就命人拿到自己的衣櫥里妥為保管,然后便再也沒見她穿過,因而,宋美齡的旗袍大概穿來穿去,總是那幾套,不會有太多的更換。張瑞香除了過年除夕那天休息外,其它時間都在做衣服,而且只為宋美齡做,加上一些大小官太太們為了投其所好,送宋美齡的東西多半有衣料,這些綾羅綢緞,就夠張瑞香一年忙到頭。宋美齡的超大型衣柜,便成為世界最大的旗袍博物館。
旗袍走向世界
早在1933年,中國旗袍就曾在芝加哥世博會上獲銀獎。
2010年上海世博會組委會曾定制了60套緙絲旗袍作為中國政府贈送各國元首夫人的禮物,每件價值十萬元。
各國駐上海總領事夫人也曾身穿旗袍參加慈善義演。
外國游客來上海,常常將訂做旗袍作為第一個節目,視之為中國元素代表。
媒體報道過美國觀眾穿旗袍觀看中國文化節演出。
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瑞典女運動員出場服裝選用的是中國旗袍式樣,超過10位各國奧運冠軍要求做一件中國禮服——旗袍用于自己的婚禮。
對歐美明星,公眾場合穿旗袍也許更多是為自己添加異國情調。中外媒體曾發布過帕麗斯·希爾頓、凱莉·米洛、艾瑪·沃特森、珍妮弗·洛佩茲、比約克、濱崎步的漂亮旗袍照。
好萊塢巨星詹妮弗·洛佩茲、英國超模姬·摩絲、妮可·基德曼、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席琳·迪翁的旗袍風采更可以證明旗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