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驚悚電影是中小成本電影里,最容易獲得市場青睞和回報的類型電影,近年來,隨著各種粗制濫造的電影冠以驚悚之后,觀眾們對于這一類型電影的期待和評價變得糟糕起來,這對于電影工作者而言,既是警告,也是機會。
警告之目的在于如果繼續放任和擴大注水,便會在之后較長一段時間里很難獲得觀眾的信任,那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機會則在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創作者用心和腳踏實地一些,便可輕易達到或實現鶴立雞群的效果。
《女蛹》宣傳海報
作為一名行業觀察者,我一直期待著國產驚悚電影能夠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這樣的等待顯得有些漫長,直到這為和武俠小說里全真教道長丘處機同名的導演和他的《女蛹之人皮嫁衣》出現,國產驚悚片終于可以不再被爛片名頭冠上。甚至,我們放眼于中國以外的更大范圍,《女蛹》一片也在同類型電影里也絕對算得上是出手不俗的作品。
廣告導演改行做電影初期,往往都會放大自己對于畫面的特長,使得畫面很炫或試圖樹立屬于自己的視覺風格,如《刀見笑》之于烏爾善,《決戰剎馬鎮》之于李蔚然等,而丘處機的《女蛹》顯然選擇的首要是故事。
之前不少國產驚悚電影的營銷噱頭都會牽扯上心理學這一學科,并在宣傳推廣的時候表示影片有多么多么注重心理依據等云,最終,觀眾觀影后得出的鑒定結論大多都很坑爹。無論什么影片,如果要打動人或獲得觀眾認可,最終都得落實到人性上來,人性是藝術表達的永恒主題,而電影還有一個關鍵是結構和創作者的敘事能力和敘事的技巧的問題。《女蛹》帶給我的驚喜,故事的選擇是其一,其二則是影片基本擯棄了以往驚悚電影更多依靠聲音和燈光等特意營造的視聽驚悚感,明顯要高出好幾個段位。
《女蛹》一片的片名應該是借喻蠶蛹破繭成蝶之典故而來,不過破繭而出的女蛹未能化蝶,卻成了魔,釋放出魔鬼的正是女主人公自己。兩個曾經親密如連體嬰兒的閨蜜,都深愛著同一個男人,愛和嫉妒產生了仇恨,在歷經痛苦變身好友的同時,內疚讓其人格分裂而讓自己混淆與兩個角色之間,這種內疚、恐懼和矛盾的心理在一步一步毀掉她自己,在即將實現自己的目的收獲愛情的時候,她也將自己徹底撕裂開來,一個她揭開了真相,一個她走向了滅亡。
兩位臺灣籍演員的表演都很贊,李威的角色是影片劇情轉折的關鍵人物,而張榕容的表演張力十足,整部影片幾乎都成了她的舞臺,時而驚艷,時而夢囈,時而癲狂,時而柔弱……
如果要說有不足之處的話,那全片唯一的不足就是任泉了。一只笨拙的花瓶,這樣形容不過分,我在想,要是換成吳秀波去演結果會怎樣呢?相信大家都懂的。但無論怎樣,《女蛹》將重拾我們對于驚悚電影的期待,這一點,毋庸置疑。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