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節假日放假安排出爐后,就引起廣大網民的熱議。許多人對“大如年”的冬至未能“上榜”一直耿耿于懷、爭論不斷,甚至有人覺得冬至也應該放假。
在中國人的潛意識里,“冬至”和“清明”的功能幾乎一樣,民間也有“冬至大于年”之說。
古代冬至如大年
古時的冬至甚至比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的級別還要高,周朝還把這天作為新年的元旦,后來雖然改了,但也非常重視,稱之為“亞歲”,大概也就是比“過年”低一個檔次的重要節日。到了漢代,“冬至”的地位又提高了。
《漢書》上說,冬至期間舉國上下例行放假、燒香、吃狗,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走訪,其隆重的程度和熱鬧的氛圍絕不亞于現在的“過年”。到了唐、宋時期,冬至就成了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盛大的祭天大典,老百姓也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成吉思汗統治中國之后,冬至祭天祭祖等許多風俗便漸行漸遠了。但是老百姓特別是漢人沒敢忘“冬至風俗”。
“北方食餃、南方吃粑,冬至狗肉香天下”,就是至今還在流傳的冬至風俗吧。每年冬至,我父母都雷打不動地要做南瓜粑、蘿卜餃、長線面,這既充分體現了我父母對古老味覺“不時不食”的堅守,更說明了老年人害怕古老風俗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會丟失。所以,看到一些老年人也希望冬至放假的呼吁,就覺得他們是在感謂傳統民俗之漸行凋零。
至于“吃狗肉”,為什么成為中華民族的冬至風俗之一?各種版本的傳說都有。其中的一種,是說此風俗乃是漢高祖劉邦帶動的。據說劉邦還在沛縣做亭長時,中國歷史上最霸道的秦始皇滅了六國后也沒收了“冬至假”。
劉邦帶著兄弟收保護費被冷得發抖,就既罵老天又罵始皇。這時候,劉邦的一個死黨樊噲靈機一動,就給老大弄來一盆“狗肉火鍋”,一來讓劉邦暖暖身;二來要老大解解氣(他把秦朝的皇帝比喻狗)。劉邦真的“吃了”秦朝江山后,仍然沒忘那個寒冷的冬至和一盆暖身的狗肉。于是,他頒旨恢復了“冬至假”并且每年在冬至那天都吃狗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