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巴爾扎克這句名言告訴我們文學作品的韌性,也是小說《白鹿原》的開篇。誠然,《白鹿原》就是我們的秘史,那厚重的歷史感與震撼的真實以及大量爭議的情愛描寫,是一個民族近代歷史進程的縮影,誰看誰知道。而對于一波三折的電影版來說,如何將這本無論是內容還是深度都無比厚實的神作影像化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而欣賞完電影會發現,對于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來說,電影版《白鹿原》告訴他們原著有多么的精彩,而對于讀過原著的朋友,本片在極為有限的時間里最大化的完成了原著中的精華。
電影則是一部濃縮了的史詩,通過田小娥這個人物,這是一個女人的性解放,是中原傳統文化中“隱藏生命力”的爆發,本片通過他的每一個畫面,頌揚著中國傳統文化,也象征著曾經有著輝煌成就的傳統仁義觀念,在夕陽之下的生長著的昏黃命運。就像片中那高亢的秦腔唱段,是陜北村民的生活,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卻點出老百姓被壓榨下的茍活人生。電影里的歌聲,半是贊歌半是挽歌,就像白家的富貴家族,在浮華的背后更顯出那無處不在的悲涼。
在原著中筆墨一般的田小娥,卻是電影中戲膽,田小娥的出現,代表了中國傳統女性不論是從生存狀態還,體現了她們的悲劇命運。即便表現方式有些令人詫異,但卻最有力度,也是最大亮點。
用“紅顏禍水”來形容田小娥一點也不為過,這是一個罌粟花般美麗而帶毒的女人,因為她的出現,使得黑娃和白孝文不同程度上的墮落。但是片中對白小娥的體現,卻有別于其他作品中墮落與淫亂女性的形象。無論在片中還是結合整個故事背景,這個人物身上的擔子頗重,她象征著電影的主題。
電影中所展示的近代史,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既然有著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道德觀念根深蒂固,也有新時代自由思想的萌芽。田小娥是這種萌芽的代表,她用身體作為武器,欲望是她在被傳統文化浸染的家族中最大的力量。在她面前的,是對傳統禮教的對抗,對命運束縛的掙扎,在男權之上社會中的悲涼。她追求真正的自由,追求平等的愛情,然而在現實的土壤中,她的理想不會生根發芽,她的結局毫無疑問的走向毀滅。一切是注定的,飛蛾撲火,唯有毀滅。
電影中的情欲戲無疑成為本片的主宰者。張雨綺身上天生的性格,從骨子里面流露出來,是飾演田小娥的最佳人選。在她嫵媚的神色下,片中的多場激情戲雖點到為止,但那潺潺的欲火隨即而出但又飲鴆止渴的手法令人“火冒三丈”,是清水與烈焰之間的碰撞。
《白鹿原》是不完整的,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讀過原著的朋友都能看的出來。但是這部電影,卻保留了最完整的核心部分,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從一個女人身上,顯示中傳統禮教文化中女性力量的存在,從側面也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深層動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