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后宮甄嬛傳》大熱,劇中的后宮斗爭也愈演愈烈,而甄嬛則效法了漢朝的呂后,用人彘來壓制后宮嬪妃,那么,人彘是什么意思?這種方法有多殘酷呢?
古代,能夠入選皇宮,受到皇帝的寵幸和寵愛是很多妙齡女子的癡心夢想。但是,“宮深似海”,后宮不單是寂寞的,亦是兇險的。
由呂后的“人彘”到武則天的“醉骨”可以說明,后宮既是天堂,又是地獄,可極盡奢華,也可尸首無歸。稍有不慎,不但享不到榮華富貴,反倒丟了卿卿性命。
呂后與戚夫人是一對地地道道的冤家對頭,兩人的宿怨結了很多年。她倆不但是情敵,也是政敵。劉邦愛屋及烏,因特別寵愛戚夫人而欲廢掉呂后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位,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呂后為此費盡心機才算平息了這場風波,保住了自己兒子的太子位。自此以后,呂后與戚夫人結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劉邦晚年,為了使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不受呂后禍害制定了周密的保護措施,但是,劉邦一死,呂后多年的積火怨氣便如火山爆發,她在皇上的寢宮毒死了劉如意,剪掉了戚夫人讓劉邦癡迷、自己嫉恨多年的如云秀發,剝去其華袍、割其舌、熏其眼、聾其耳、剁其四肢扔進廁所與豬為伍。這就是臭名昭著的“人彘”。
無獨有偶,歷史有時有著驚人的類似。
600多年過去,武則天的“醉骨”與呂后的“人彘”相比,真的叫人很難說誰更兇殘,誰更毒辣。
李世民死后,作為先皇才人的武則天按祖制被送入感業寺削發為尼,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改變余生青燈木魚的佛門生活,但武則天是幸運的、例外的。
武則天被削發為尼一年后,李治的王皇后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打壓異己,把皇上的心從寵妃蕭淑妃處拉回,便從感業寺召回了與皇上有前緣的武則天,并將其收為自己的宮女,企圖通過控制武則天而拉攏皇上使蕭淑妃失寵。放虎歸山,引狼入室。孰料,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王皇后這個聰明的餿主意不但使她自己丟了皇后、丟了性命,也改寫了大唐歷史。
28歲的武則天二次入宮后,很快咸魚翻身。王皇后不但沒有通過武則天控制皇上,反而讓武則天鉗制住了皇上、自己和蕭淑妃,武則天不但把王皇后拽下了皇后寶座、自己當上了皇后,而且把王皇后、蕭淑妃剁去四肢,泡進酒壇,這就是令人發指的“醉骨”。
呂后的“人彘”和武則天的“醉骨”不僅僅是政治手腕,更多的是嫉火中燒。她們的所作所為是對“狠毒莫如婦人心”的最準確詮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