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是誰”,大家一定會不約而同地回答:“武則天”。而且,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吾曰:“非也,非也。”比武則天早一百多年,就有一個女嬰登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寶座,她就是北魏孝明帝的女兒元氏。
元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詡與宮嬪潘充華的女兒,她是孝明帝的第一個孩子,也是唯一的孩子,她的祖母就是臨朝稱制的靈太后胡氏。
元氏出生于孝昌四年正月,她出生后,她的祖母胡太后便對外宣稱潘充華生下了一位皇子,并頒詔大赦天下,改元武泰。
胡太后為什么要將實為女性的皇女謊稱為皇子呢?實際上,這就是她的一個政治陰謀。
胡太后之所以謊稱皇女為皇子,是因為她和兒子孝明帝的矛盾。胡太后本為北魏宣武帝的一個侍妾,因為生下了皇帝唯一的子嗣元詡,所以在宣武帝死后,元詡即位,她被尊封為皇太后。因為孝明帝年幼,胡太后便臨朝稱制。但孝明帝漸漸長大,到了親政的年紀,胡太后仍不肯放權歸政。胡太后不僅不放權,還在政治上排斥異己,而且她的私生活也不檢點,這引起了朝臣的反感,連孝明帝也對自己的親生母親極為不滿。孝明帝曾將與胡太后私通的清河王元懌處死。為此,胡太后對兒子恨之入骨,母子裂痕越來越大。孝明帝為了奪權,密令大將爾朱榮進兵洛陽,以兵變的方式脅迫太后歸政。
胡太后很快得知了此事,便和近臣商量對策,密謀除掉孝明帝。恰巧,這時潘充華生下了孩子,胡太后便假稱是位皇子,大赦天下,轉移群臣的注意力,伺機殺掉元詡。
武泰元年二月,胡太后串通近臣毒死了孝明帝。在孝明帝駕崩的第二天,胡太后謊稱皇女為“皇太子”,擁立元氏登基稱帝。因為沒有跨年,所以仍沿用“武泰”年號。那時的元氏剛滿50天,尚在襁褓之中,根本不可能掌握真正的權力,所以實權仍在胡太后手中,她仍然臨朝稱制。元氏只不過是胡太后的一個傀儡。
胡太后立元氏為帝還不到一天,見人心已定,當天便下詔宣布元氏的女兒身,廢黜元氏,改立北魏孝文帝元宏三兒子元愉的次子元釗為帝。
胡太后廢立的詔書大意是講:孝明帝死得太倉促,來不及指定繼承人,只好讓他唯一的女兒元氏暫以皇子身份繼位。后來發現元釗才是最適合的皇帝人選,便廢了元氏,讓元釗登基為帝。
胡太后之所以立元釗為帝,是因為她的政治野心。元釗那時也只有三歲,顯然不能掌握國家權力。這樣,胡太后仍可以臨朝稱制。
元釗于胡太后下詔第二天正式即位,是為北魏幼主。那個被胡太后立了又廢的女嬰元氏就再也不知去向了。
一天的時間,北魏換了兩位皇帝,胡太后的舉動讓天下震驚,更加顯露了她的狼子野心。大將爾朱榮遂以胡太后肆意廢立為借口,帶兵討伐。爾朱榮擇定北魏孝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元勰之子元子攸為帝,是為孝莊皇帝。這樣,北魏就出現了兩帝并存的局面。十五天后,爾朱榮率軍攻入洛陽,胡太后和幼主元釗被俘。他將二人押至黃河南岸,下令將胡太后和元釗沉入黃河,之后又殺了兩千多名大臣。這一舉動史稱“河陰之變”。
廢立的鬧劇終以“河陰之變”結束,爾朱榮成為了北魏實際的統治者。從此,強大的北魏王朝進入了軍閥權臣掌控的時代,直接導致了國家的分裂。
元氏是孝明帝唯一骨肉,她也曾登上過皇帝的寶座,從嚴格意義上講,她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可是,她的女皇身份卻不被歷史所承認。史書上從來不把她列入正統皇帝系列。她的皇帝身份之所以不被歷史認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她是以冒名男嬰而即帝位的。
二、她繼位是胡太后一手導演的“好戲”,元氏本人僅是胡太后手中的傀儡。
三、她繼位時僅出生50天,登基當天即被廢,被廢以后又不知去向。
因為以上三個原因,元氏的女皇帝身份不被認可。史學界仍認為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不過,學者成揚則認為:元氏的登基雖然是北魏統治集團內部權力斗爭的產物,是胡太后一手造成的,但她作為“第一個登上皇帝寶座的女性”,這一事實卻不容抹殺,并建議將武則天的身份從“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修改為“中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女皇帝”。
我還是很贊同成揚老師的看法: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篡改,更不能抹殺。元氏是悲劇的:她出身皇族,五十天內就經歷了一般人都一生不可能經歷的波折。她創下了多個中國歷史之最——:“最小的皇帝”,“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因為她,才有了這些記錄。這些“最”是胡太后一手造成的,也是元氏一生悲劇的縮影。只希望多年以后,史學界能夠承認元氏的女皇帝身份,在史書上能夠找到關于她的只言片語。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