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儷《后宮甄嬛傳》獲贊有突破
《后宮甄嬛傳》
總制片人曹平感慨地說,“這部作品雖然被很多人視為標桿,但我們并沒有打算做后宮戲的終結者。能夠讓觀眾扭轉對同類題材的不良印象,是對我們精心制作的最大回報�!睙岵ミ^程中,人們不僅對其考究的細節、復古的臺詞和精致的畫面津津樂道,也為劇中糾結的宮斗和悲慘的人物命運嘆惋不已。落地清朝提升批判力度
電視劇開拍前,不少看過原著小說的“粉絲”一度心生排斥。他們擔心電視劇對原作改動過多,拍不出書中感覺�!墩鐙謧鳌烽_播后,觀眾們轉而贊嘆,雖然男主角由“花樣美男”慘變為“中年大叔”,但細膩的古典韻味還在,思想層次也上了新高度。
作為小說原作者,流瀲紫耗時一年半,才與編劇王小平共同完成劇本改編。在她看來,將架空的大周王朝置換為清朝雍正年間,是貼近歷史、提升內涵的關鍵�!墩鐙謧鳌分械呐_詞因延續了《紅樓夢》半文半白的語言風格而備受贊譽,評論家于振海認為,“曹雪芹生活在雍正年間,借鑒他的語言可謂恰到好處。”流瀲紫自己也說:“倘若沒有‘落地’雍正年間,而是‘嫁接’漢唐盛世,不光《紅樓夢》式的語言會頗顯尷尬,就連劇中所引宋詞也會紛紛‘穿越’�!�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則評價,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三個盛世的銜接之君,雍正本人勤政能干,是帝王中批閱公文最多的,而且其后宮嬪妃不過20余位,在帝王之家已屬少見。以這樣一位君主作為落腳點,不僅使后宮和前朝有了很好的對接,也更能彰顯劇中的悲劇意味和批判精神:一個并不沉溺于聲色犬馬的賢君,其后宮依然上演著摧殘人性的種種悲劇,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導演鄭曉龍此前也曾表示:“我希望觀眾能夠通過《甄嬛傳》中悲慘的人物命運感受到強烈的批判精神,不再把陰暗吃人的宮廷當作向往的地方,不再被某些宮廷戲誤導,幻想穿越回到古代�!�
真實細節托起虛構故事
在長達76集的故事里,甄嬛先后經歷被奸妃謀害流產、被好姐妹算計、被皇上當作愛情替身等痛苦摔打,最終由與世無爭的清純少女變為權謀使盡的深宮婦人。其環環相扣的情節,合情合理,引人入勝。而作為其主要對手的皇后,表面隱忍大度,卻慢慢暴露其殺人于無形的真實面孔。她的陰險毒辣固然可恨,但為愛情的全心付出又令人惻隱……沉浸在這個步步驚心的悲慘世界里,面對一個個立體豐滿的人物,觀眾們早已顧不得去追問歷史上到底有無甄嬛其人其事了。
更何況在改編劇本時,流瀲紫對小說中明顯不符合史實的情節進行了刪改,而劇組更是在稱謂、妝容、服飾、飲食、醫藥、禮儀、官制等方面進行了契合歷史的“定制”。嬪妃及其身邊的宮女們,一一按等級森嚴的封號穿戴服飾、排列座次;皇帝享受滿漢全席,每盤菜動筷不過三次;張廷玉等漢人官員,在雍正面前總是自稱“微臣”,而非“奴才”;做鞋底的菜玉、做旗袍的蜀錦、做大氅的墨狐皮等古物,也處處彰顯出清人的生活風貌……
據曹平透露,為使這些引得起聯想、經得起推敲的細節恰到好處地還原歷史,劇組甚至押下數百萬元支票,將租來的兩大車清朝紅木家具從北京運到了拍攝地橫店。
在通過真實的朝代、事件和細節構筑起歷史長廊之后,甄嬛、眉莊、陵容三姐妹入宮后的悲慘遭際徐徐展開,一幕幕“人人被吃、人人吃人”的殘酷爭斗在紅墻里上演了。“在這種虛虛實實的境況之下,她們的性格命運與歷史背景巧妙地勾連起來,戲劇與歷史兩相交融、互相借力,一部好戲就這樣煉成了�!痹鴳c瑞總結說。
后期制作耗時近十個月
畫面粗糙、鏡頭穿幫、配樂簡單一直是古裝劇的通病,而《甄嬛傳》中卻鮮有類似的問題。其精致的畫面、唯美得體的布景、貼近情節的配樂,為該劇增色不少,也是觀眾交口稱贊的地方。
對此,曹平透露說,《甄嬛傳》拍攝時間約為5個月,后期制作卻耗時近10個月�!皫撞客愵}材的劇作都是在我們進行后期制作時才開機,后來他們都開播了,我們仍未完成制作�!彼忉屨f,身居故宮之中,聳立的高墻使人根本無法看到外面的青山綠水,導演注意到這一細節后,在后期制作時將出現在鏡頭中的山全部抹掉了;為避免觀眾對臺詞不理解,劇組還對劇中過于文言的對白進行了修改;由于該劇在冬天拍攝,演員們說話時哈氣很重,劇中發生在夏天的場景,也都一一用特技處理過;而以劉歡為首的配樂團隊,僅制作片頭片尾曲目就耗費了4個多月……正是這些精細的制作拉長了周期。
如今,《甄嬛傳》在高收視、好口碑中落幕,很多圈內人甚至視之為難以超越的標桿。曹平冷靜地說,“《潛伏》之后,很多人都認為諜戰劇沒法拍了,但《黎明之前》不也很好嗎?題材沒有好壞窮盡之說,關鍵還是怎么拍,如果碰上好的古裝題材,我們還會去拍�!�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