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女兒被殺之謎
武氏入宮以后迅速為高宗誕下二子一女,綜合各種史籍來看,弘當生于永徽三年末,賢的出生日期則明確記載為永徽五年十二月,武昭儀隨高宗謁昭陵途中突然小產,因其未足月而生,對這個兒子又特別冷酷,因此有人認為李賢為韓國夫人所生的傳言是真的。長女安定公主出生于二者之間,具體年月不詳,約為永徽四年末至五年初,據說剛出生不久,便在王皇后探望之后離奇暴斃,武昭儀的盈盈淚水,讓憤怒的高宗不假思索地認定王皇后便是殺嬰的兇手,事情雖無由證明,王皇后卻也無法自解,最后不了了之。但高宗對王皇后的印象從此一落千丈,不久柳奭便在皇帝凌厲的目光下窘迫難安地自請罷相了。
然而在局外人的眼中,此事殊不合理,作為一國之母的王皇后有什么理由去殺一個寵妃的女兒呢?就算真的是妒火攻心,那對象也應該是皇子弘。因此,長期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是真正兇手實際上正是小公主的親身母親武昭儀,因為沒有這樣嫁禍于人的舉動,她很難向皇后的位置再邁進一步。宋代成書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均有詳細記載,稱武昭儀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后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佯裝歡笑地迎接高宗,發現死嬰后由宮人指證惟有王皇后探視過小公主,從而點燃了高宗的怒火。但《舊唐書》并未記載此事,加之虎毒不食子,故近人頗有不相信者,認為當時嬰兒死亡率很高,小公主是正常死亡,只是被武昭儀所利用而已。
按他們的看法,新唐書和通鑒的記載過于翔實,細節栩栩如生,難免啟人疑竇,不知這等隱秘之事史臣何以察覺?而舊唐書并未記載此事經過,因此指為一大疑點。且按照舊史的記載,武昭儀便必須比任何人都更早發現皇后來訪一事,并且立即做好相應安排,神不知鬼不覺地在皇后走后殺害小公主,然后溜出去做出不知情剛從外面回來的樣子,這一系列行動很難保證不被宮女發覺,而武媚一向行事謹慎,如此冒險與她向來的作風不符。日本人原百代因此推測,當時嬰兒死亡率偏高,可能奶媽把木炭燒得太足,導致小公主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即碳氣中毒),或者王皇后沒有帶過孩子,不小心把棉被蓋在小公主的臉上離開,無意中把小公主給悶死了。
這些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以此來反駁舊史上的記載個人以為仍嫌不足。舊唐書因成書倉促,前期史料常有照抄唐朝實錄和國史,幾可視為唐代官方喉舌的代表,這一點已為歷代治史者所公認。而高宗實錄,曾有被武后親自出面監修的紀錄,后雖經反復,但為尊者諱的現象仍不少見,如不載太宗納弟婦事,不載楊玉環原為玄宗兒媳等,而這些新唐書和通鑒均秉筆直書,因作者為宋人不必再為前朝避諱之緣故,故不能以舊唐書未詳載經過而否認其事。且舊唐書雖然不曾在正文中專門記錄,但史臣評傳中仍有“武后奪嫡之謀也,振喉絕襁褓之兒,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婦之恒態也。”表明了五代人對此事的看法。
單就此事而言,說小公主睡得太香,不小心被口水嗆死,其可能性是和以上兩種死法的幾率差不多的。此外,小公主的出生和死亡時間都是個謎,不知原氏據何而言認為此事必然發生在冬天需要生木炭取暖。而事情竟然發生得如此之巧,正好在武昭儀苦尋機會不得的時候,王皇后就遇到這樣說不清的事情,也不能不讓人懷疑。如果你相信世間有奇跡,或者就是這類事了吧!而我個人認為,武昭儀確有殺女奪嫡,有機會能充分利用到盡,那不過是漢武帝之母王夫人的檔次,沒有機會自己能創造機會,這才是武則天的手段,也是她能成為空前絕后的一代女皇的原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