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一種內(nèi)與外和諧統(tǒng)一的典型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旗袍之所以會成為中國女性的傳統(tǒng)服飾,是因為它擁有著適合東方女性的特性,它以它那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將中國女性的那種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zhì)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旗袍的設計構思甚為巧妙,結構十分嚴謹,造型質(zhì)樸而大方,線條簡練而優(yōu)美。旗袍自上至下由整塊衣料裁剪而成,各部位的衣料沒有重疊之處,整件旗袍上沒有不必要的帶、絆、袋等裝飾,能充分體現(xiàn)婦女形態(tài)、產(chǎn)生女性人體曲線的自然美。旗袍卡腰、門襟、領等款式,嫵媚而婀娜多姿。由于較貼身,使富于青春美的三圍曲線隱約可見,下擺側開叉,不僅行走方便,而且行走時給人以輕快、活潑之感。每當微風襲來或隨步移動時,輕盈飄拂。柔和飄逸,舒適典雅。緊扣的高領,使人感到雅致。莊重;束緊的腰部,穿在身上合體服貼。因此,旗袍深受我國各族婦女的青睞。
旗袍的衣領多呈弧形左右對稱,夸張地表現(xiàn)女性頸部柔軟、纖細的特點。同時與婦女的唇、顎相映成趣,在相互呼應中描繪女性的性感。
旗袍的胸襟很普通,它是松弛而又緊繃的。更確切地說,旗袍的胸襟是恰到好處地籠在女性的胸部。旗袍的胸襟設計是單純而流暢的杰作,簡潔的前胸大襟上全無裝飾,一帶而過。旗袍在交代婦女隆起的胸部時采用了避實就虛的設計手法,把整個女性身體視為一個聯(lián)系性很強的整體,通過腰肢纖細的設計而突現(xiàn)胸部的豐腴;通過背的平展而夸前胸的波型。旗袍的袖型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是無袖,與“籠酥胸、罩蜂腰”的旗袍封閉特征相反,無袖旗袍將婦女的“玉臂”,“藕腕”袒露于外,一方面不乏服裝的涼爽,另一方面也蘊含了設計者巨大的創(chuàng)想力。還有直袖、半袖、喇叭袖、雙層袖等等類型。
旗袍的袖口變化最多,其各類型范例不勝枚舉。旗袍的袖口與女性的手部與腕部相連接,旨在渲染女性手的柔軟嬌嫩與其能夠表達豐富感情的陰柔美感。
旗袍多有兩個高大的開衩,一來是為了行動方便,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表現(xiàn)女性修長的雙腿。雙開衩的旗袍非比短裙,它并不是明晃晃地把女性雙腿全部暴露在外,而是在走動中,時隱時現(xiàn)的表現(xiàn)女性的腿部。旗袍對于腿部的表現(xiàn)力是十分豐富的,也是審美想象最復雜,最活躍的部分。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穿著旗袍要求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走起路來不可太大步,否則會影響觀感。年畫中走在大街上的民國女子,大都身著旗袍,纖細的柳腰,流光溢彩的面料,配著大朵花花綠綠的圖案,就跟苗條的身段凝溶得天衣無縫;再挽上盤云的發(fā)髻,捏一塊素凈的巾帕,踩著小扭的碎步,在西方紳士們眼里,是讓人眼前一亮,風情萬種的東方女子。旗袍的魅力在西方人眼里在于它的深刻和內(nèi)斂。
在中國深厚的文化的脈絡中,總有發(fā)揮到極致的高貴,大素大雅,端莊而不失謙和,旗袍便是如此。魅力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yǎng),體現(xiàn)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愿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