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聊到潮汕俗語“坐書齋,哈燒茶”,說的是文人更愛茶,茶點(diǎn)綴了文人生活的閑情逸致。而文人在讀書時一杯香茗相伴,書香茶香相繞,我以為應(yīng)又是一番景致吧。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唐代元稹的這首《一字至七字·茶》詩道出茶愛誰?詩客文人等等。我們曾聊到潮汕俗語“坐書齋,哈燒茶”,說的是文人更愛茶,茶點(diǎn)綴了文人生活的閑情逸致。而文人在讀書時一杯香茗相伴,書香茶香相繞,我以為應(yīng)又是一番景致吧。
文人謂茶有“三分解喝七分品”之說。因為茶飲隨著社會文明的進(jìn)步,其中滲透進(jìn)了很多文化的因素,參與者大多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飲茶對于他們也變得更是精神層面上的享受,而注重精神追求的詩客文人與茶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關(guān)系密切。茶有“淡泊”、“寧靜”的品格,這與讀書人超凡脫俗、寧靜淡遠(yuǎn)的追求是相一致的。茶深受讀書人的喜愛,讀書和品茶這兩種生活藝術(shù)就這樣被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
烹茶讀書成了讀書人所愛的一種普遍的風(fēng)氣。“何時茅檐歸去炙背讀文字,遣兒折取枯竹女煎湯。”(宋·蘇轍《和子瞻煎茶》)“兒大讀書女絲麻,公當(dāng)讀書煮春茶。”(宋·黃庭堅)“愛茶愛書死不徹。”(金·元好問)讀書品茶,茶與書相伴,成了讀書人的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搗茶書院靜。”(唐·于鵠)“靜坐將茶試,閑書把葉翻。”(唐·裴度)好一幅讀書、品茶、閑雅、靜適的生活圖景。“茶煙一榻擁書眠。”(明·文徵明)“一榻茶煙成偶睡,覺來猶把讀殘書。”(明·高啟)品茶、讀書、睡覺都放在一處了,這是詩客文人慵閑的生活狀態(tài)。這是讀書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時香茶相伴可以稱是人間美事了。
以茶伴讀是一種幸福享受,書茶人便演繹出一個個優(yōu)雅、溫婉的故事。這使我想起了南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與其夫趙明誠“角茶”的典故。李清照和趙明誠一起校勘古籍、考訂文字,合力編撰了一部成為后人研究金石學(xué)重要著作《金石錄》。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記敘:“每獲一書,即共同校勘,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燭為率。故能紙扎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qiáng)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這記述了李清照與丈夫一起飲茶作押、猜典述故的美好往事,茶伴他們讀書、研藝,茶也為他們的讀書生活增添了一層浪漫、溫馨的樂趣。李清照夫婦這段“角茶”趣事成了茶史上一段美談。
“坐書齋,哈燒茶。”讀書時若一杯香茶在旁,便是人間神仙境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