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冕旒之制"的產生標志著我國原始公社制度的崩潰。"合符釜山圭瑞"制的產生標志著玉器當時已成為統治階級權力的象征,我國偉大的儒家創始人孔子論玉"十德",從此玉又成為封建社會對人們道德規范的標準。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一、溫潤而澤,仁也。
澤意為濡,濡音為儒即儒家,儒家的標準要求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治"。
二、縝密從栗,知也。
縝意為縝,栗知音為智,意為玉質內緊而外貌明智,即要求人們有外表的明智而又有內在的優秀素質。
三、廉而不劌,義也。
廉潔不貪而不劌即不傷義。這就是要求人們即要廉潔奉公而對周圍的親朋好友不傷義氣。
四、垂之如墜,禮也。
禮儀謙讓別人的精神而且要自尊自愛。
五、其終詘然,樂也。
終即終點,詘即屈,意為玉器碰撞有聲,要求人們不怕困難保持樂觀。
六、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瑕是玉中之病,瑜是玉中美者,這就是要求人們敢于承認自己的缺點,敢于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到自知之明,光明正大。
七、孚尹旁達,信也。
孚即浮,尹音略同筠是指竹子的青皮即玉采,旁達意為由里及表這就是要求人們內外一致。由表及里、做到內美和外美相結合。
八、氣如白虹,天也。
氣即氣質,氣質如白虹有通天之靈氣,這就是要求人們氣質好、風度好。
九、精神貫于山川,地也。
精神即神采,神采能通地,這就是要求人們精神面貌要充實自信如山川大地。
十、圭璋特達,德也。
圭璋為祀神之器,是祀神六器之首二,圭璋用于堂即升堂之用,這就是要求人們像圭璋一樣有大志、干大事、立大業。
孔子論玉十德是封建社會對人們道德規范的標準,我們只能借鑒,而不能作為現代社會人們道德規范的標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