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并非天生黃色,它是綠茶的衍生版,只因在干燥的工序中不及時或不徹底,原本的綠葉才變成黃色并因此成為一個獨特的門類。黃茶的特點是黃葉黃湯,泡出來的顏色非常鮮亮。按照葉子的老嫩程度,黃茶中最嫩的是黃芽茶,其次是黃小茶,較老的則叫黃大茶。在黃茶中,湖南岳陽洞庭的君山銀針堪稱極品。
君山銀針的葉子正面是淡淡的金黃色,背面是分布均勻的細絨毛,因此被稱為“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說的就是君山銀針。葉片大小一致、肥瘦相同、顏色均勻,如此精致的茶葉對采摘也有著極高的要求,天時地利人和才得以造就。除了在采摘時間上極為苛刻——只能是清明節前后7-10天,還明確規定“九不采”:雨天不采、風霜不采、蟲傷不采、細瘦不采、彎曲不采、空心不采、開口不采、發紫不采、不合尺寸不采。因為對茶葉的選擇很嚴格,所以即便是一個技術嫻熟的茶農,一天最多也就采到200克優質的君山銀針。正是這些看似“矯情”的條件,使得君山銀針在沖泡時茶湯明亮、“銀針”根根豎直立于杯底,儼然一幅立體的畫卷。
鑒于君山銀針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沖泡的過程顯得格外重要。泡茶的玻璃杯要先用沸水預熱,給茶葉一個溫暖的環境,而沖泡君山銀針則只能用70度的水,先倒半杯,待茶葉浸濕后再倒滿,蓋上杯蓋看葉片“起舞”,片刻,一杯如詩如畫的君山銀針就泡好了。此時可見葉片似出土春筍,上邊還附著有一層氣泡,杯中如同仙境。
以茶入菜的美食不是很多,但是“君山銀針雞片”卻與“龍井蝦仁”齊名,是一道著名的湘菜,以茶炒雞肉,顏色明亮,味道清香,堪稱一絕。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