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雋美多姿,然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后。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的一身傲骨。中國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視為國萃受人愛重,菊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堅貞不屈。
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代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經過冬天漫長的等候、春天短暫的浮華、夏季溽悶的煎熬,秋天——終于神清氣爽地如約而至了。在天空越來越湛藍、越來越澄澈的時候,各色的菊花成群連片地開起來了。
我喜歡菊。宋朝的周敦頤在《愛蓮說》中稱:“晉陶淵明獨愛菊”。有了采菊東籬下的詩句,因了陶氏的鐘愛,菊花遂于隱士結了緣,于清逸之中平添了幾分高標與孤隱的意味來。但我以為,隱者雖有愛菊之意,菊花卻無孤隱之心,說她孤標傲世,似有誤解,她只是不媚流俗而已。
菊花的美,淡而有味,雅而有致。菊花的品格,自然、質樸而又從容。她不像桃李那樣愛炫耀,為了爭得人們的夸贊而苦爭春色,搶搶奪奪;不像牡丹那樣重功利,稱王稱魁,用大堆的頭銜來抬高身價;不像玫瑰那樣慕虛榮,醉心于華麗的包裝,穿梭與世人的感情糾葛之中,供養于富人的水晶瓶內……她清雅,卻不像荷花那樣拒人三尺,遺世獨立;她幽香,卻不像蘭花那樣喜弄玄虛,隱于空谷。她平易而又從容,菊花的芳跡隨處可見。她可入詩,在陶淵明的籬下,在李清照的簾外;更多的,她還是開在尋常百姓之中,在喧鬧的都市、在廣闊的原野、在學者的案頭、在農人的墻根……
菊花的品格,來源于她心底無私的坦蕩和不畏艱苦的韌性,所以才有了出世的超然與入世的積極,所以才能在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時候不浮躁,在天氣嚴寒眾芳萎逝的時候不消沉,不擇環境、不慕繁華、不計得失,在屬于自己的季節里燦然怒放,釋放一種真實的心情,裝點出了一個多彩的世界。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