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瑞蚨祥在改制與否這個岔口,做出了重大抉擇。然而作為瑞蚨祥的當今大掌柜,薛世翼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在猶豫中選擇,選擇中猶豫。
“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腰纏四大恒。”老北京曾流傳著向別人諞福的一首歌謠。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瑞蚨祥的當今大掌柜薛世翼。
讓薛世翼作為瑞蚨祥人最為驕傲的,不是因為他們是全世界連鎖企業的開山鼻祖,也不是在毛澤東語錄中那句"瑞蚨祥的名字要保留一萬年",更不是他們從1893年建店至今115年來經久不衰的經營創奇,而是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出自瑞蚨祥。"那是瑞蚨祥真的驕傲",薛世翼說此話時,為這個百年老店豎起了大拇指。而巧合的是,薛世翼正出生在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那一年。
由于父輩就是瑞蚨祥的員工,所以薛世翼打小就跟瑞蚨祥結下了親密的感情。1981年,薛世翼從陜西一個汽車測試廠調任到瑞蚨祥。工作努力且"根正苗紅"的他,在8年后當上了北京瑞蚨祥的經理。薛世翼在瑞蚨祥這一干就是27年,看似平坦的3/4歷背后卻隱藏著曲折的故事。他帶領著瑞蚨祥在社會經濟體制轉型,企業改制的改革十字路口面前做出了艱難的抉擇。
在物資短缺的20世紀80年代,薛世翼形容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瑞蚨祥"過得很舒服"。"什么東西都是憑票購買,拿著瑞蚨祥的票,只能到瑞蚨祥買。"薛世翼在剛當上經理的時候顯得游刃有余,從上游的紡織品批發站拿到專供瑞蚨祥的布料,然后運到店里,賣給拿著布票排著長隊的百姓。
"瑞蚨祥在計劃經濟時代生意就比較忙,畢竟是專業店。"薛世翼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末商品稀缺時段的搶購風潮,然而在他剛當上經理后,市場逐漸開始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物資儲備逐漸豐富后,以瑞蚨祥為代表的北京工商業者有了很大的壓力。在薛世翼看來,這種不適應主要源于在轉型期各方并未做好準備。而在這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的老字號正是因為沒有做好轉變而逐漸走向了衰落,甚至滅亡。
"痛苦歸痛苦,總還是要熬過去。"薛世翼在重壓之下積極轉型,不斷努力推出適應市場的新品。轉瞬之間過去了近10年,沉寂中的瑞蚨祥在市場的風雨中面臨著一場大風暴。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