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技藝大師李侃處理制作好的旗袍細節
絲滑綢緞、白底紅花、線條婀娜……這樣一件絕美的旗袍在北京紅都集團公司的工作室里展示出來,引人矚目。高級技師李侃把旗袍穿在模特身上,仔細端詳,為這件作品的完成做最后的修飾。
做了30多年旗袍,李侃還是感覺做不夠。她說,做一輩子旗袍,是件幸福的事。作為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順京式旗袍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北京市商業服務業中華傳統技藝技能大師,李侃覺得,自己身上最大的責任,就是傳承。
旗袍技藝大師李侃為旗袍打版
最愛手中這把剪刀這把尺
50多歲的李侃看上去非常親和、有氣質,就像她手中做的旗袍一樣。提起自己做服裝工作的歷史,李侃總結:“干了一輩子了!”
回顧以前的事,李侃覺得就在眼前。1978年,李侃21歲,被分配到當時的北京市人民服裝廠學做女活兒。“那個時候我們一起插隊回來分配到紅都的有183人,從那天起我一直呆到了今天。”
李侃向記者講述,她從學徒轉入生產車間,再從生產車間轉到零活車間的過程,之后在一次考核中,她脫穎而出,開始跟著師傅學做樣衣,做定制旗袍,直到今天成了雙順京式旗袍第四代傳人。
旗袍技藝大師李侃剪裁旗袍
“感覺30多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在回憶過程中,李侃能夠清楚的記起每一次調換工作崗位的具體年份,對于在每一個崗位上帶她的師傅都能如數家珍。當提到很多已故的老師傅時,她放慢語速堅定地說他們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人品和手藝一樣,都是全中國最好的。”
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紅都發展進入過低潮期,當時有多人被迫離開,李侃卻堅持了下來。“沒有什么偉大的原因,主要是我對紅都確實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在公司最低潮的時候離開,更因為我做了一輩子旗袍,不會做別的,只想一輩子做旗袍,把它傳下去。我堅持到今天的原因就是我愛這一把剪刀一把尺。”
近年來,紅都集團在改革中煥發了生機,李侃的旗袍也名揚在外,2009年她獲得了北京市商業服務業中華傳統技藝技能大師稱號,她成為了中國最會做旗袍的高級技師之一,曾為多位國內外政要夫人和社會名流量身定制旗袍,深受顧客喜愛。
旗袍技藝大師李侃制作旗袍盤扣
因人做版式設計制一人一款
作為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順京式旗袍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多年來,李侃在不斷摸索現代旗袍和傳統旗袍的制作和改良,突破傳統旗袍的直線裁剪方法,在不失中國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旗袍設計裁剪的研發,滿足現代女性的審美。
紅都京式旗袍制作精致,僅量體步驟要求測量全身15處,紐扣花樣多達百件,制作工藝從盤、繡、滾、鑲、拼、鏤均是手工完成。每次制衣,李侃都做到十分的嚴謹。在做衣服前,李侃首先要與顧客溝通,了解穿著場合、喜好,然后選定面料、款式,設計式樣,確定配飾,再量體裁衣。此后還要經過兩到三次的試衣、修正肥瘦、長短等。看上去線條簡單的旗袍,制作技藝卻是相當講究,其中細微之處像扣子、領子等都大有講頭,一點都將就不得,實行一人一版、一人一款的制作過程,全身上下要求36處量體,細致到鎖骨、肘部,因此,測量是重中之重。一件手工制作的旗袍,最短也得半個月才能完成。
前段時間,就有一位82歲的老人,因她孫女要結婚,來訂做一套婚禮穿的衣服。老人家駝背非常嚴重,而且有嚴重的O型腿,買成衣穿起來不好看。李侃先給她量身,按照她的背和腿的彎曲的角度打樣、剪裁,她穿上之后非常滿意。據老人家說,她上世紀80年代出國時在紅都定做過一件旗袍和一件大衣,轉眼她的孫女兒都嫁人了。
在李侃的工作中,遇到過很多這樣服務了一輩子的顧客。“這不是科技革新能夠達到的,這是幾十年經驗的積累,這是其他人感受不到的成就感。”
旗袍技藝大師李侃工作的紅都京式旗袍輔助服裝店
傾心授藝因人施教帶徒弟
“做了一輩子的旗袍,我的責任是傳承。”說這話時,李侃眼中滿是堅定。
“旗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是中國服裝文化的縮影,不管服裝市場怎樣被國際大牌占據,不管年輕人再怎么喜歡另類新潮的款式,這些服裝都不應該被遺忘,它代表著中國服裝文化不能磨滅的傳統,它們不該只出現在影視劇和博物館里。”
旗袍在中國服裝行業一直是冷幾年熱幾年,有的電影電視劇火了,穿旗袍的人就多起來,在這一行干了30多年,這樣的起起伏伏李侃看過很多次。“我在街上看到很多年輕女性很隨意的穿著旗袍,就能看出其在面料和剪裁上并不考究,不能襯托出女性的身材和氣質。你也許不相信,即使兩個胸圍完全一樣的女性,其胸高、胸寬也有很大的區別,只有量體裁衣才能表現出女性最美的身材和最佳的氣質。”
說到這個行業的未來,自信的李侃也有一些擔憂。目前,原有的老師傅已相繼退休,真正了解和掌握中國旗袍傳統手工技藝的已沒幾人,旗袍制作手工技藝面臨失傳的危機,完全靠機械化代替手工藝制作的旗袍屬“改版式、走了樣”的旗袍,不能體現中國旗袍的特點。現在很多年輕人心浮氣躁,不愿意安下心來專心學手藝,有一些年輕人干了兩年覺得枯燥,收入不理想,就改去其它品牌做設計、做銷售,有的甚至已經不在服裝行業干了。
為了傳承技藝,自2008年以來,李侃收了三名徒弟,她根據徒弟的特點和實際工作需要,分別制定培訓計劃,她把自己這些年遇到的有特點體型的樣板,系統地整理出來,并根據實際情況,將旗袍各種款式的裁剪方法逐一對徒弟進行傳授。同時,公司也定期組織培訓,方便李侃為年輕職工傳承旗袍制作技藝。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