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3月23日下午,伴隨著蒙蒙春雨和醉人花香,由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和服裝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華夏服飾展演·旗袍”展在學院羽毛球館北側的林蔭花巷舉行。本次演出共展出7個系列、22件作品,大部分是由服裝學院的學生親手制作的。伴隨著抒情柔婉的音樂,服裝模特們向觀眾款款走來,傾情展示了晚清到當代的旗袍作品,再現了百年旗袍的演變過程。浪漫的櫻花,唯美的旗袍,共同演繹了一場校園視覺盛宴,將初春的校園裝點的更加靚麗多姿。
除了學生處、團委、服裝學院的領導、教師之外,旗袍展演吸引了眾多過往師生駐足觀看,師生們紛紛拿出手機留影。大家對中國旗袍的美麗嘆為觀止。一位姓王的同學說,她看了旗袍展后,感覺特別美,憧憬自己也能夠穿一回。
據悉,新式旗袍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流行以后,到三十年代進行黃金時期,其款型受國際女裝風潮的影響,注重材質和造型,使女性形體曲線得到更完美的展示。四十年代,旗袍趨向簡潔、實用;五十年代之后,旗袍漸漸從中國大陸女性生活中淡出,成為一些文藝工作者和國家領導人夫人出訪時的禮服,在香港、臺灣地區和僑居各國的華人女性仍穿著旗袍。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準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3月,中國旗袍會成立,名譽會長為彭麗媛。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