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旗袍館內展出的一百多件民國旗袍都是由南京民間收藏家高建中捐贈的。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收藏旗袍,是南京藏家界公認收藏旗袍最全最精的,從民國初年流行的馬甲旗袍、“文明新裝”,到后期流行的改良旗袍、蕾絲旗袍,一應俱全。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收藏有數百幅民國月份牌和老照片,以及數量眾多的民國老物件。在尚未陳列至江寧織造博物館之前,他家已儼然是小小的民國民俗博物館。
高建中說自己打小就生活在江蘇文聯大院,那兒的鄰居多多少少都喜歡收藏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受大院里大人們的影響,高建中也一頭鉆進了南京朝天宮的古玩市場,并迷上了收集月份牌。在這些民國年間的廣告畫中,不論推銷的商品是什么,佔據畫面主角的大多都是身穿旗袍的窈窕女子。這種聯繫不禁使高建中浮想聯翩,他開始尋找旗袍這種更直觀更可觸的收藏品。
火盆前搶衣
高建中收藏的第一件旗袍是藏友送的,因為中國人死不留衣的習俗,此前古玩市場上很少能看到民國旗袍。人們通常選擇在主人死后就將衣服一起燒毀,并不會拿出來當商品售賣,所以收藏起來十分不易。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發達后,有專門的文物販子上門收集,情況才有所好轉。但高建中說有不少得意的藏品仍是他慕名上門求索,軟磨硬泡得來,“有幾件旗袍還是我從快要點燃的火盆前搶回來的。”
由于曾是民國古都,雖然幾經浩劫,南京不少人家仍存?幾件壓箱底的旗袍。高建中說,這些旗袍大多保存完好,做工精美,選材考究。以至于一段時間他想尋求一件民國年間最為普通的陰丹士林旗袍都殊為不易,最后還是在一家小縣城的古玩店里才找到一件完整的陰丹士林旗袍。
南京土布
在眾多藏品中,最經常被高建中提起的是一件紫色暗條紋的長袖土布旗袍。據傳,清朝末年除元緞、云錦等名貴絲織品外,南京還有一種普通的棉紡織品名揚海外,那就是南京土布。這種用粗棉線織成的深黃褐色或紫色的平紋布,質地厚實,結實耐穿,備受歐洲貴族們青睞。至今英、法、德、俄等國語言中都能找到與南京土布對應的詞語。
清末民初,國貨運動興起后,土布作為愛國布更是被大加推廣,由土布製作的旗袍更是受到追捧。在民國上海舉辦的土布展上,胡蝶等影星名媛就紛紛穿上土布旗袍前往捧場,被媒體爭相報道。張愛玲也曾在作品中提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她在香港買了段南京土布,帶到上海請裁縫做一件旗袍。
“我收藏的一百馀件民國旗袍中,只有這一件是南京土布旗袍,女人穿上很文雅。”高建中說,由于這件旗袍做工精細,手藝高超,保存完好,此前在外地展出時就引起了不少學者的興趣,目前僅這一件土布旗袍就可以找到好幾篇學術論文可供查閱。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