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旗袍是最美的女人服裝,它對女人的要求高,不能是瘦骨嶙峋,也不能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更不能俗不可耐、肩寬背厚、大腹便便。年紀太小穿不出旗袍特殊的成熟韻味;步入暮年的老婆婆那種松弛的皮膚、遲緩的步態、呆滯的眼神都不能蕩漾出旗袍特有的美感與風情。…
李雪嬌
女兒赴美留學之前,我執意要為她添置兩件旗袍,好像只有這樣她的行囊才算完整。給女兒出國打點行裝,就像辦嫁妝似的,唯恐在國外難以預料的生活里、在難能可貴的社交場合,會少了什么似的。
迎著和風,我陪著女兒在各處挑選試穿。最后,買了一件粉紅與淺灰相間的牡丹花色真絲短旗袍,一件手工刺繡的中國紅的蠶絲短袖旗袍。看著雙十年華的女兒穿著旗袍如蓓蕾初放的俏麗模樣,我不由感嘆似水流年芳華轉換。
旗袍是最美的女人服裝,它對女人的要求高,不能是瘦骨嶙峋,也不能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更不能俗不可耐、肩寬背厚、大腹便便。年紀太小穿不出旗袍特殊的成熟韻味;步入暮年的老婆婆那種松弛的皮膚、遲緩的步態、呆滯的眼神都不能蕩漾出旗袍特有的美感與風情;更不用說那種沉溺于夜總會的煙酒之中,放浪形骸精神荒蕪的歡場女子。
旗袍是女性美的試金石,它使美的更加美,丑的倍增丑。
旗袍是有靈性的,它高貴、華美、溫潤、知性、含情。它深得含蓄之美的精華,你看那高聳飽滿而又圓潤的領子,盡顯女人的含蓄之美、內斂之美、成熟之美;它深得野性之美的要領,那高高的開衩,讓女人的一雙玉腿在若隱若現中 展現撩人心魄的情愫,流淌著野性與奔放,有拒絕更是誘惑。再加上腰與胸的獨特設計,勾勒出女性三圍的優美曲線,將女性的形體塑造得端莊、生動、嫵媚。
旗袍是中國服飾文化中的精品,歷經三百年而不衰。民國時期的女子穿旗袍妝容濃艷,以暖色調為主,彎彎的柳葉眉,中國紅的紅唇,微微上翹的眼角,妝容濃淡隨人意。這樣一位身著素色旗袍的女子走在江南的雨巷,端坐在絲竹聲聲的靜室,會讓人生發出詩人戴望舒“丁香一樣的憂愁”。
三十歲那年,我與旗袍結緣。在市場閑逛時眼球被一塊藍底白花的藍布吸引。那是正宗的青花瓷的藍,花色端正婉約沒有一絲俗氣,那樣干干凈凈的藍底白花。揣著幾尺藍花布,揣著淡淡的喜悅,到平素熟絡的裁縫那里量體裁衣。她一邊和我閑談,一邊拿著皮尺在我的腰、肩和頸部這里掐一掐,那里捏一捏,直夸這布的花色好,布質板扎,還說女人三十風韻最佳,正是穿旗袍的時候。半個月后試穿,果然合體得如同我身上長了一層藍底白花的皮膚。我在鏡子里看著自己,亭亭玉立的女子,裹了那么一襲窈窕娟秀的藍,滿是中國的韻味、古典的韻味,看著自己都有些感動。
不知不覺之間女兒長大了,不知不覺之間,微微發胖的身材已經穿不了那件藍底白花的布旗袍了。年復一年的瑣碎生活,好似忘記了旗袍,也不敢穿那么端莊嫵媚的旗袍了。常在網上和女兒聊天,總是問:驪兒,媽媽買的那件中國紅的旗袍穿了沒有?女兒在大洋彼岸回話:“沒有,媽媽,那件大紅的太正式了,穿上像新娘子一樣;倒是那件粉紅色牡丹花的我常穿呢。聊著,女兒便在視頻里向我展示身上正穿著的粉紅色真絲旗袍。
看著女兒在異國穿著中國旗袍,展現中國風采,我暗自高興。不論走出多遠,都不能忘懷故土親人,女兒的一口鄉音一身旗袍,讓我多少心里有些慰藉。
歲月不饒人。轉眼間我就是奔五十的人了,炎炎夏日穿什么好?走進南昌的一家商場,店員不厭其煩地拿出一件件旗袍給我試。穿上那件黑色繡紅色牡丹花的絲絨旗袍,十分合體。久違了,旗袍,歷經種種奔波勞碌之后,不知不覺間又有了穿旗袍的心情,是一種真正的淡定,從容吧?心里這樣想著,就毫不遲疑地掏腰包買下了。
去年夏天,女兒回家休假,臨走前又想帶幾件服裝去美國,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旗袍好。于是,走進商場,挑了一件有灰藍方格的布旗袍,一襲裊娜秀雅的格子布,高高的衣領、柔柔的腰身、長長的小腿,那是真正的花樣年華。
穿得好看,買得舒心,母女兩代人從旗袍上找到了共同點。
聲明:《訴說我的旗袍情結》一文由傾城網(www.420040.com)網友供稿,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果您對文章有異議,可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處理!
63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