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為天生靈物,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寧靜的自然造化,一身圣潔、素雅而不妖嬈。秉性高潔,不入俗流,從不張揚,不自顯自彰,不自吹自擂,且用自己的青春美化了家園,裝點了山川。
一片茶葉,看起來是那樣細小、纖弱,那樣地無足輕重,但卻又是那樣地微妙。當它放進杯中,一旦與水融合,便釋放出自己的一切,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精華之汁奉獻給人們的身心健康。
品茶之味。濃的、釅釅的、淡的、爽爽的。雅者細啜名種,俗者牛飲茶湯,那舌尖明明是絲絲的苦,卻自有一股清甜從舌根泛起,不膩不過,不烈不躁。“塵慮一時凈,清風兩腋生”。神清氣爽,濁物盡去,肺腑空靈的感覺。于是,天天一杯,愛不釋手,如享受山野的清風,自有一種反樸歸真的超然。
茶,首先讓人的身體坐下來,然后讓人的內心靜下來,最終讓人的性靈定下來,不再漂移,不再躁動,不再迷惑。你看那些好茶之人,多半是一些逍遙的人、雅靜的人、從容的人、氣性平和的人,他們閑云野鶴,心境淵明,與茶相對,品咂之間,奇思妙想不招而至,精神較夏雨之后的植株更為爽凈舒適。
因茶可純情,亦可平心靜氣,即或是牛飲,舉杯可見底,平淡而磊落,沒有杯來盞去的油膩與嘈雜,更無世俗勢利的虛枉和矯飾,如同茶一樣的品味純正,真切實在。猶如賓主的修養與品行,以誠摯純化人際溫情,正可謂“靜以養身,儉以養德”。尋常百姓家,行廉儉之道,信奉粗茶淡飯,清靜為懷。
兩晉時,吳興太守陸納,承繼父風,以茶修身養廉。有一天,將軍謝安去拜訪陸納,其侄陸俶見沒什么準備,便偷偷通知廚工備下一桌酒席。等到謝安來府,陸納僅以茶水和果品招待,不準備留謝安用餐。其侄陸俶擔心得罪將軍,急忙命家人抬出美味佳肴,款待謝安。用完餐,謝安走后,陸俶本想得到叔叔的夸獎,可是,沒想到反被打了四十大板。陸納說:“你這樣做,不僅不能光耀門庭,反而玷污了我多年清廉的操行。”在陸納為官期間,他就是堅持以茶待客,以表自己清操絕俗的志向。
當今這世上,交往應酬越來越離不開酒了,似乎不喝個你死我活,爛醉如泥,就是不夠意思,不夠朋友,“酒本娛情物,奈何被酒玩”!人作為萬物之靈,應該善用萬物,而又不被萬物所約束,何不以茶代酒,多喝點茶?
“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1982年,首都春節團拜會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顯示既高尚又文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被推崇備致,表明了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公款亂消費,吃喝風存在,“公家出錢我出胃,舍命陪你喝個醉,喝壞黨風喝壞胃,喝得單位沒經費,喝得人心背靠背。”群眾怨聲載道。我們強調廉政建設,提倡廉潔奉公,“清茶一杯”“以茶代酒”的精神文明顯得尤為必要。
飲酒過量有害身體,而品酩清茶卻有益清心健身,已故的朱德委員長曾有詩云:“廬山云霧茶,示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酒后往往誤事,“酒杯一端,政策放寬”,“一兩文,二兩武,三兩四兩拍胸脯”;更有甚者,酒多亂性,酒后失德,胡言亂語者有之,打架斗毆者有之,違法亂紀者有之。而品酩清茶,卻有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妙。舉行茶話會,往往是大家歡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朋友,親人見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氣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團體商談,協商議事,在融洽的氣氛中,往往更能促進互諒。
清廉、公正是人們對政府、對官員的最大期望。少用美酒名煙,以茶代酒,多向賓客推介國飲,創導清廉節儉的社會風氣,則是國人有幸,福莫大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