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爭權奪利,國家混戰,多少皇帝和皇后在你爭我奪中失去卿卿性命。可是花見羞卻謙遜的兩次失去皇后寶座,壽終正寢。當然,她杰出的地方不僅僅是指禪讓與謙遜,更多的還有他的遠見與才能。
花見羞原本是糕餅店家的女兒,姓王,花見羞本不是她的真名,她生得一副絕色,眉如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當時號為“花見羞”。花見羞與普通女子截然不同,就是她知道,美貌固然得自天生,神情氣質卻必須依靠后天的造詣來培養,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于是,她在幫助料理店務的同時,不放棄學習,同時在學問上狠下了一番功夫,這為她以后為李嗣源出謀劃策,以及她的人生旅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花見羞17歲時嫁給了50歲開外的后梁大將劉某。她與劉某只過了兩年的夫妻生活,劉某就戰死了,她就成了寡婦。劉某死去,樹倒猢猻散,奴仆等都紛紛離去,而花見羞帶著一名婢女和一個老仆,為丈夫依禮營葬并在墓廬守節。人們時常見到花見羞穿著潔白的衣裙,躑躅在劉某的墓旁,雜樹生花,風吹袂起,猶如仙子臨風,遺世獨立。城中富戶人家多有托媒說合的,希望娶她為妾,卻均遭到她的拒絕。在當時當地,花見羞已成為大眾心目中的情人,甚至是“花神”之類的尊貴形象。
適逢李嗣源次妻夏夫人去世,想另求佳偶。有人對李嗣源稱揚花見羞的美色。李嗣源召來花見羞,仔細端詳,果然是艷冶無雙,名足稱實。花見羞身雖無主,但尚帶得遺產數萬,至此很多都給了李嗣源。李嗣源娶花見羞為妻,既得了美人,又得了黃金,自然喜上加喜,寵上加寵。并且花見羞性情和婉,應酬周到,每當李嗣源早晨起來,盥櫛服御,都是由她在旁侍奉。
李嗣源與花見羞結合是后唐主李存勖滅了后梁之后。李嗣源自幼便與李存勖爭強斗勝,在擊滅后梁的戰斗中,李嗣源屢建奇功,功高蓋主,更使李存勖猶如芒刺在背,感覺不安生。李存勖即位為唐莊宗后,李嗣源就被任命為天平節度使。花見羞當時剛剛19歲,卻也分明感受到了丈夫潛藏著殺身之禍。李嗣源是她的后夫,她深恐自己的這個第二任丈夫稍不留心,就被人殺害,因而提醒李嗣源注意自保。李嗣源就問:“怎么自保?”花見羞出智謀,叫他時時不可離開軍中,經常和部下在一起,以免為李存勖乘機所殺。
這一陣枕旁風自然把李嗣源吹得更加清醒。
果然,當李嗣源率養子李從珂作為先鋒攻入開封滅梁時,李存勖假裝特別高興,拍著李嗣源的肩膀對他說;“我得天下,是你父子的功勞。我要同你共有天下。”但不久之后的一次朝議上,他舉起手在空中搖晃,對功臣們說:“我從這十個手指頭上得了天下,哈哈。”意思是你們都沒有功勞。李存勖就是這樣玩兩面三刀之術。李嗣源在洛陽好幾次遇險,幸虧宦官李紹宏保護,才免被殺害。
后來,李嗣源在河北稱帝,與在洛陽的李存勖分庭抗爭。
李嗣源稱帝是在河北,當時河北不適于李嗣源發展。李嗣源又問花見羞怎么辦?
花見羞這樣分析:河北各地形勢復雜,難以立國,不如渡過黃河,入據開封,西攻洛陽。李嗣源權衡形勢,再次采納了花見羞的建議。真是福人天相,正當李嗣源的軍隊渡過黃河時,洛陽城中一夜之間卻發生了重大的變亂,禁軍統領郭從謙發動叛亂,率兵入宮,后唐主李存勖不明不白地死去。這樣李嗣源適時趕到洛陽,迅即平定變亂,名正言順即帝位。
李嗣源繼承皇位后,一切舉措更大受花見羞的影響。他革除了李存勖在位時所制定的許多制度,撤銷了一些有名無實的機構,推崇節儉并勤政愛民。正好當時連年豐收,百姓逐漸豐裕,社會穩定,算是當時最安康的一段時光。
誰也沒有料到這位糕餅店老板的女兒,當年獨守孤墳的寡婦還有如此的謀略和見解。
李嗣源當了皇帝以后,本打算立與自己出生入死的花見羞為皇后,卻遭到了花見羞的拒絕。花見羞對李嗣源說:“皇后只不過是一個名號而已,倘若彼此相愛,名號并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何況陛下的原配夫人夏氏曾經患難相隨,如今雖已過世兩年,但她所生的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且正領兵在外,況且夏氏族人也多官居要職。不如暫時不冊立皇后,而追封原配夫人為皇后,一來可以使人感覺陛下不忘舊情;二來也可以安定父子關系,并籠絡夏氏族人。”李嗣源一聽這話,就覺得十分有道理,因為這樣做還能表現出自己的仁德和遠見,就采納了她的意見。這一招,果然使滿朝文武都認為皇上德高恩厚,不忘舊情,是個重感情的君王,于是增加了信心、信任、安全感與向心力。
3年之后,群臣紛紛上表,認為需要有皇后母儀天下,管理后宮,此位不可長久虛懸。大家一致推薦花見羞為后,可花見羞仍然謙讓,堅持要求李嗣源冊立曹淑妃為后。
這個曹淑妃是誰?曹淑妃原來侍候過夏氏夫人,并幫著撫育過李嗣源與夏氏夫人所生的兩個兒子。就在上次冊立皇后被花見羞拒絕之后,李嗣源執意要封花見羞一個淑妃的頭銜時,由于花見羞建議將淑妃頭銜給曹夫人,曹夫人才有了淑妃這個頭銜。這次,早已色老愛弛、平日只燒香禮佛、深居簡出的曹淑妃又由于花見羞的謙讓而坐上了皇后的寶座。及曹淑妃將被冊封為皇后時,她悄悄對花見羞說:“我素多病,不耐煩勞,妹可代我正位中宮。”花見羞慌忙拜辭道:“后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當此尊位呢?”既而六宮定位,曹皇后雖總掌后宮內權,但形同虛設,一切處置,多聽從花見羞的主張。
李嗣源死后,他的兒子李從厚繼位。但當時實權卻握在鳳翔節度使李從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手中,這兩人原是李嗣源的左右手,他們哪里把李從厚放在眼里,于是又拉開了一幕幕爭權奪利的血腥斗爭。
但是,這時候的花見羞,冷眼看過一場場流血沖突后,壽終正寢在宮中。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