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作為一個女演員,蔣雯麗越來越能演。陌上少年來自遲,作為一個女藝人的生涯,蔣雯麗比很多人開始得晚。但她近年來的表現讓我們看到,她作為一個女演員的生涯,必將長過很多人。
雖然導演的處女作《我們天上見》,一出手就令人驚艷嘆服,但“演得好”仍然是蔣雯麗身上最閃亮的標簽。
電影院里的燈光慢慢暗下去。觀眾坐席里散發出點點綠色的熒光,像是從飛機窗口里鳥瞰到的城市夜景。很快,銀幕變亮了,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一個個走出來,所有人開始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章子怡永遠漂亮,穿著廉價衣衫也能顛倒眾生。郭富城戲路越來越寬,但他仍然是四大天王。至于顧長衛,他的鏡頭永遠充滿悲憫與關懷。
當蔣雯麗穿著臟垮的迷彩服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時候,很多人并沒有認出她來。她越來越善于將自己隱藏起來,完全退到角色后面。后來,她蹲在地上哭,因為別人發現了她在枕頭中偷藏的大米,這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所有觀眾都為她感到心酸和委屈。2011年《最愛》在中國電影中顯得出類拔萃,而蔣雯麗和姜文、陸川等等來串場的大腕一樣,將一個小角色飾演得深入人心。她說:“我不是在幫我的丈夫,他知道我能演才讓我上的。”
她最初把自己扮得面目全非是飾演《立春》中的王彩玲。一個身處小城,向往巴黎、意大利的大齡文藝女青年。她的外形,包括內心,被認為與蔣雯麗相去甚遠。后來,她越來越不憚于把自己變丑,她說:“讓大家認不出來我是成功的,說明我擺脫掉了我自身的東西,完全進入了角色。”再出色的女演員也是女人,事業上的要強并不會改變天性。蔣雯麗從小是個內向的孩子,小眉小眼,自卑又敏感。上大學時她沒多少社會交往,時刻拿著一本書,有空了就翻幾頁。和一般的花期少女不同,她看的書很艱深,都是哲學、美學什么的,標準的女文青。她在感情上比一般女人更加細膩,需要呵護。蔣雯麗說:“家庭永遠是第一位的,內心里對愛的渴望和期待,每個人都需要。”
記者專訪
記者:你在《最愛》里灰頭土臉的,還騎豬狂奔,在《立春》里滿臉痘印、增肥,女演員一般都會在意形象,你為什么不保護自己?
蔣雯麗:我是個演員,沒當成是明星,我要去把這個角色演好,讓人信服。如果演蔣雯麗,我會弄得漂亮的,一切為了角色,越是讓觀眾想不起來蔣雯麗,我就成功了。
記者:但你畢竟是蔣雯麗啊,人無法完全脫離開自己吧。你還是會有一些你的口氣,你的下意識動作吧?
蔣雯麗:肯定的,每個人都會有,但我自己也說不清。假如我演糧房姐,我的眼神會有戒備和遲疑,就不會特別坦誠懇切。如果角色和你差別很大,你要去克服。比如糧房姐,她是個村婦,但是染了病,她的舉止作態很生活化,但心態并不生活化。我要把蔣雯麗的慣性去掉,去符合這個染了病、有私心的村婦。
記者:你在《最愛》里為什么要騎豬啊?豬多難駕馭啊,不怕危險嗎?
蔣雯麗:哈哈,這是我在《最愛》之后被問的最多的,我其實也不知道,是導演說服了我吧。他說,這是一個有點魔幻的影片,所以會有不常規的事兒,后來,我看了成片,真是這樣,如果不騎豬,這個人物不會那么出彩。騎豬的戲拍了好幾天呢,拍到最后,連豬都不耐煩了,有一次,一看到我就沖出了圍欄,橫沖直撞,我現在都特別怕豬。
記者:你是在何時真正建立起自信的?
蔣雯麗:30歲以后,人成熟了,對別人的態度、議論不那么在意了。慢慢通過努力一點點走過來,專業上有一定信心了。每次拍攝都是挑戰,發現自己還有空間、可能性,信心也會越來越大。30歲以后,更從容了,問題都不那么迫切了,反正已經這樣了。以前所看重的年輕貌美都不那么重要了,對生活本質的認識也發生變化,更踏實,不要錯過身邊值得留意的東西。而且你不再那么關注自身了,你有家庭,有兒女,有父母,需要你去愛去關懷的人更多了。你自然會更寬容。
記者:為什么你扮演的角色,總給人留下的是很極致的印象?
蔣雯麗:我比較容易走極端,我是A型血。極致的角色有特點,有很多傳統角色找我,賢妻良母,忍辱負重,我覺得那種角色不夠帶勁。偏執的人物有光彩。我在電視劇創作里,成名作是《牽手》。夏曉雪是個很真實的人,看到劇本時我想:她就是為我而寫的。以往看到的女性太完美了,那讓我崇敬,但我做不到。那是男性對女性的理想,應該承擔起所有災難,現實中哪個女性會毫無抱怨?到《中國式離婚》,那個人物很瘋狂,那個戲就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人極端。可能拍了這兩部,創了收視率,后來拍的很多也不完全是這樣。
記者:這樣歇斯底里的人物,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參照物?
蔣雯麗:很多人問蔣雯麗是不是這么厲害,我說,我是把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實現了。我特別不能吵架,一吵就結巴,我特別怕和人發生沖突。我做演員后已經好多了,把自己打開了好多。小時候同學和我吵架,我滿臉憋得通紅,自己心都疼,跑到一個房間去哭。戲里反正是假定情景。
記者:你不怕表演得過火嗎?
蔣雯麗:我吵架是比較過,可能把生活里不敢干的事都釋放了吧。以前沒懷孕時演孕婦特別過,站時扶著腰,坐時得慢慢坐。自己懷孕時活蹦亂跳,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沒經歷的東西容易過,我一吵就把很多力氣發出來,人家吵都不動聲色,我就做不到,自己看都覺得不舒服。
私享家
我喜歡靜下來看書,覺得看書是一種很大的享受,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跟一個好友在聊天嘛,能夠帶給你很多精神上的享受。我還很喜歡周游世界,到各個地方去走走。我尤其喜歡一個人旅行,我覺得獨自旅行非常愉快,因為你可以一直和自己的內心交流,你會為身邊的每一個小細節而感動。
幸福就是懂得惜福
記者:在電影之外,你似乎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家庭上,你是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的?能否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心得?
蔣雯麗:我覺得能夠愛一個人,經營一個家庭,就是一種很大的幸福。成功倒是談不上,就是多付出一些吧。做演員也好,做妻子做母親做女兒也好,都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發自內心愛的事情,所以即便有一些代價也覺得很值得。
記者:相比較之下,你更享受家庭生活還是拍電影的時光?
蔣雯麗:不一樣。在完成工作的情況下和我的家庭在一起,對我來說是最快樂的事情。作為一個演員,我享受我的工作,我愿意去創作、去投入;作為一個妻子和母親,我會享受每一分鐘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記者:作為一位母親,對于這一代孩子的教育你有什么樣的看法?
蔣雯麗:我現在每天要孩子背《弟子規》。我想7歲前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也許他現在不理解,以后長大就明白了,和牛的反芻一樣。隔代人(爺爺、奶奶)帶孩子可能只會重視對身體的健康,但是其實心理的建設一樣重要,我不要求孩子只是服從、聽話,平等才是能打通心靈溝通的紐帶。孩子培養得好,一家人才能幸福。
記者:中國家長常常覺得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應該留給孩子,家里的財富也要傳給孩子,你如何看這樣的培育方式?
蔣雯麗:這種想法在中國是一個特別普遍的現象。但我自己的體會是,要是什么東西都是現成的,你就不會有體會,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不經歷痛苦,你怎么知道快樂才是快樂呢?我覺得孩子也是一樣的,經歷了痛苦,經歷了磨煉,他才知道那個快樂是來之不易的,他才會珍惜。孩子出去經歷一些磨煉,去學學不同的東西也不錯。當然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興趣。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