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是水做的,缺雨少水反出美女?
專家表示:美女分布與地域確實有關系,日照和濕度影響美女分布
聽過降水分布圖、高溫分布圖,可是你聽說過中國美女分布地圖嗎?昨天,有網友將中國近50年的旱澇分布圖與中國美女分布圖進行了對比,居然發現了其中一個秘密……
旱澇分布圖等同于中國美女分布圖?
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杰自從開通微博后,總是給網友們帶來天氣方面的新鮮資訊。昨天一條微博,是1960-2010年的50年間中國降水旱澇分布圖,宋英杰分析說,“50年間,中國降水趨勢呈現兩個特征,一是總是減少,二是兩級分化。”
這張旱澇分布圖中,不同的顏色代表旱澇的不同程度,顏色越偏藍代表越澇,顏色越偏紅代表越旱。
微博發布十幾分鐘后,這張圖的含義就發生了大轉彎,被網友與“中國美女分布圖”聯系起來,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新浪認證的網友“喻明新”在看到宋英杰發的這張圖后,找到一張中國美女分布圖,并將兩圖上下排列后重新發了一條微博:“這兩張圖相關性如何?”結果不對比還好,兩張圖在一起越看越有意思。
在中國美女分布圖中,共分為4個等級,顏色越紅表示美女比例越大,與上一張旱澇分布圖相比照,兩者最紅的區域吻合度相當高。圖中美女比例最高的省市自北向南分別為黑龍江、遼寧、京津、山西、山東、上海、浙江、四川、重慶,這與旱澇分布圖中旱區分布區域大抵相似。而美女比例第二高的省市為吉林、河北、陜西、江蘇、湖南、云南等,與旱澇圖中的藍色區域吻合度很高。
網友對比發現:旱地出美女
“降水與審美?”宋英杰看到這張對比圖后這樣問。“再次證明了女人是水做的這個道理”,網友們的第一反應是降水越多的地區美女越多。但再一細看又不是,按照對比結果,反而是降水偏少的地區美女比例最高,其次才是降水偏多的地區。“旱地出美女?”有細心的網友問道。
在網上搜索“中國美女分布圖”可以發現,這張圖最初在2010年出現,但最開始的來源很難確定。原文除了這張圖,還附有很詳細的文字分析。文中說,美女比例的確定,是依照“長相指數、打扮指數、韻味指數”來進行打分,樣本為當地16-32周歲的本地女性,“本表排名主要依據為各地美女擁有數量的人口百分比,但此三大指數不作為排名依據。因此該排名更看重美女的數量而非質量。”從文中分析可以看出,除了長相和韻味的天然要素,后天的打扮也是考量指數。
雖然這張分布圖的可信度無從考證,但美女比例分布的地域性卻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據我研究,濕度大加上太陽輻射比較弱的地區美女較多,因為生活在這樣的條件下皮膚會比較白嫩”“我們黑龍江的美女還算是多的”“山西美女多,四季分明,四大美女山西就有兩個”,網友們紛紛“現身說法”。
日照和濕度影響美女分布
“人的外貌的確與地域有關系”,江蘇省醫學會醫學美學美容分會主任委員黃金龍說,去掉人口流動這一變化因素,當地氣候與飲食習慣都是影響外貌的重要因素,“成渝地區濕度比較大水分多,所以女性皮膚好;北方女性因為光照充足,加上吃粗糧,所以身材勻稱五官長得比較開;江南一帶女子無論是身材還是面容,多為小巧玲瓏型。”如果總結美女分布比例較高地區的氣候關鍵詞,應該就是“光照和濕度”。濕度影響皮膚質地,光照和飲食影響身高和面部骨骼。
“江西和江蘇居然沒有排第一。”網友的跟帖中,不乏質疑的聲音,而黃金龍則這樣說:“不僅這張圖的真實性有待考證,而且一個人的美麗與否,除了受到長相和身材影響,氣質和修養也很重要,所以不必太在意。”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