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徐靜蕾是奔著“商戰+愛情+時尚”的追求去的,但噱頭要成為看頭,得靠一個緊湊而緊張的本子來撐腰。或許編劇是卯足了勁要把這出戲寫得針尖對麥芒,小四對韓寒的,但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搭沒一搭的。寫到這里,該來個臥底了,就讓那誰誰誰反水一下。寫到那里,該反擊了,那就策反臥底,反反水一下——觀眾看不明白咋辦?沒事,有萬能的閃回,一個剪切,是不是有漿糊灌頂的凌亂感呢?再加上一大堆不打括號加注釋就甭想看懂的專業術語,編劇本想顯得倍專業的,但結果只是讓人想勸他快點轉業,這么個松松垮垮的故事,實在是比注水肉還難消化。
商戰不給力,愛情來湊戲。很明顯,編劇是希望通過徐靜蕾和黃立行在商戰上的波折,來促進他們在愛情上的轉變,而最大的轉折點,來自于他們所屬的兩家公司打算開始合作,他們又在生日聚會上受到不明真相的家人的逼婚,然后一個閃回——萬能的閃回——他們想起黃立行姐姐曾說過的一句“知音體”,恍然大悟,找回真愛——不是說這么設計不可以,但總讓人覺得有點牽強,為轉折而轉折,難以令人信服,即便最后來了句無比煽情的“不管世界末日何時到來,此時此刻,讓我們,在一起”,也只是隔靴搔癢,不痛不癢。
當商戰萎了,愛情偽了,片子唯一能養眼的,也就是所謂的“時尚”了。吸取《杜拉拉升職記》里讓黃立行開輛馬自達就是大款的教訓,這次讓他開上了凱迪拉克,夠派頭了。時尚片里該有的香車美人,名牌服飾,高樓大廈,一樣也沒少。再配以“倫敦+南非+澳洲+成都+香港”五地取景,片子就是奔著Bling Bling的追求去的。但那些終歸只是花花架子,做得再好,也不過是高檔點的風景片和廣告片,卻不是一部真正的故事片。
所以,這是一部比《杜拉拉升職記》全面升級——不管優點還是缺點——的片子,徐靜蕾的那股子“作”味兒,在本片里變本加厲。演技一如既往的寡淡無味——下意識的抬著下巴,乜斜著眼,微微駝背,什么臺詞都念成一個調——她真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那種演員——相比同時期“四小花旦”的其他三位,周迅是靈氣(可以換著路走),趙薇是沉潛(開始找到合適的路走),章子怡是擰巴(老找不到最合適的路走),徐靜蕾就是一個字,“作”,看上去是最適合自己的路,但卻越走越窄,越走越“小”。
當然,如果她以后的作品繼續堅持走“都市+商業+白領+愛情+時尚”這條路,保不齊真能自成一派,成了中國目前極度稀缺的類型片的帶頭羊。誰說得準呢?只是以后對她的片子,在買票和買碟之間,我想我會堅定不移的選擇——下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