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釵》影評:品味十三釵與女學生的人性觀
這十四個秦淮河的女人,花枝招展,風騷性感,朝氣美麗,她們嘰嘰喳喳地嬉鬧著,仿佛完全忘記剛才逃命的驚惶,她們風情萬種地扭進教堂,你一定感覺不到門外的炮火連天曝尸荒野。你一定認為,這群妓女是被書娟們鄙夷唾棄的,可是你未必知道,書娟們也在偷偷的羨慕甚至嫉妒著這群秦淮河的女人,她們神秘,她們妖嬈,她們舉手投足都散發出書娟們不可企及的綽約。那是一種連女人都要嫉妒的風韻,包裹在艷麗的旗袍下,張揚在凹凸有致的曲線里,在她們胭脂水粉的浸泡中,連地窖都散發出一股溫柔鄉的曖昧。
書娟和玉墨,其實根本就是同一個人,在十三歲之前,經歷著幾乎相同的成長軌跡。是十三歲那一年,改變了玉墨的一生,所以,玉墨不能眼看著書娟的人生也被糟蹋在十三歲,你以為玉墨救的是書娟。其實玉墨救的是當年無法營救的自己,你以為秦淮河的這群妓女保護了唱詩班的那群學生,其實她們保護的是自己永遠無法實現的夢。
所以 別說什么深明大義、俠肝義膽、愛國情懷誰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她們也許沒讀過書,沒受過教育。可也正因如此,她們保留了最市儈也是最樸實的價值觀:講義氣。“如果不是那些女學生把日本兵引開,你的臉和屁股現在還不知道在哪里呢!” 你救我,我也會救你,就這么簡單 。“姐姐替你們去!你放心,有姐姐們在,不會讓你們吃苦的!” 女孩和女人,你能說誰值得救,誰不值得救。
可是當年如果有人也不舍得讓她們吃苦,她們會不會過著不一樣的人生?也許有那么一瞬,她們的內心是雀躍的,因為終于有機會穿上這粗布校服、剪這呆呆的娃娃頭。這一定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最難看的裝扮,卻也是她們去了秦淮河之后,每日每夜都幻想的另一條人生路,于是她們嘰嘰喳喳、不無得意的互相攀比著:看,我多像個女學生!她們為自己也能裝扮成學生模樣,感到由衷的欣喜和自豪。
她把情郎的玉鐲送給女學生;她把攢著贖身的錢交給女學生保管;她摸著女學生的頭說,要替姐姐活下去。她們能在死前繼續大笑大鬧,是不是因為,她們真的把命寄托到了女學生身上。因為,一旦死去,她們悲慘又卑微的今生就能結束。女學生替她們堂堂正正的活著,她們的命就能重寫,就能延續。
她們合唱了一曲《秦淮景》,這場面一定是滑稽的,十二個剪著娃娃頭、套著臃腫校服的女人,扭著腰身、拿腔拿勢的細細唱著胭脂巷的招牌小曲兒。裹胸布掩蓋了她們放蕩的曾經,毫無線條的大褂遮擋了她們不堪的過去,燙直了的卷發、抹掉了的紅唇。她們竟也能如學生般清純,哪怕只是外形,可這清純的外形,唱出的是《秦淮景》。
你可以很感動,可你不要忘記,女學生們引開日本兵時,躲在地窖里的妓女們并沒有出手相救;妓女們要代替女學生時,準備自殺的學生們也沒有拒絕。人性是自私的,還是自己活下去好。所以你看,這電影沒有想要歌頌誰,人性不是光輝的,而是飽滿的,健全的 。
你可以覺得學生是幸運的,可你不要忘記,學生們是自己救了自己,如果有任何一個學生出賣地窖里的妓女,結局一定是兩敗俱傷。這群十三歲的小姑娘,也許還不懂什么叫義氣,她們只是本能的認為,就算自己躲不掉,也不能坑了另一群無辜的人。即便這群人骯臟、惡心、不要臉,即便自己只能自殺。也許正是因為她們還小,所以她們能善良的這么直率、這么不計代價。如果換成一群成年人,為了自保,她們還會這樣做么?甚至如果換成是你,是我,為了自保,我們會這樣做么?我不敢想,也不敢承認。十三歲的她們,一定不懂這群妓女為什么要換自己 ,可是長大后她們一定會懂,也一定會有腕骨般的痛,她們會活得很不好,因為她們的生,是以另一群人的死為代價,她們會活得很好,因為她們還承載著另一群人的夢 。
這是一部電影,可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以特定歷史為背景,可它講述的不僅僅是一段歷史。我贊成每年都該有這樣一部高質量的作品來提醒我們勿忘國恥,可自此,我的腦海中多了一筆抹不去的風景,就是那十四個花枝招展、風情萬種、裹著旗袍的美麗女人,細細地吟著《秦淮景》。
也許那年,我也死在了南京城,不知道那一次,有沒有人逃離南京,替我堅強的活了下去;也許那世,我也死在了南京城,所以這一世,我要替前生好好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