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雉殺盡劉邦寵妃因何獨獨放過劉恒之母薄姬
從劉邦微賤的時候呂雉以富家小姐的身份嫁給劉邦做老婆,跟著浪蕩窮鬼劉邦吃盡了世間的辛苦艱難,并協助他掃清了諸多異姓王。劉邦能夠得天下并坐穩天下,呂后功勞也很大,并非一般坐享其成的女子所能比的。
可是好不容易得了天下,劉邦卻偏獨愛戚夫人,冷淡有功勞的結發妻子。尤其戚夫人,更是想要取嫡妻而代之,直接威脅到呂后母子的性命。呂后想盡辦法,才擺脫這悲慘的命運。雖然戚夫人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也可以想象在劉邦的后宮之中,以戚夫人為首的美人們是怎樣爭權爭寵的。
這些只會梳妝打扮、爭艷斗麗的寵妃們,根本就忘記了她們的對手呂后,是在血雨腥風中生存下來的,而大漢王朝的開國將相,都曾與她有過共同并肩浴血的深厚淵源;這群女人唯一的依靠就是劉邦一人,可嘆的是她們似乎以為劉邦真是萬歲之軀,卻沒有料到他也有倒下的一天。而這一天又來得何其迅速!
彘
由劉肥的遭遇,就可想而知,等待著后宮寵妃們的命運,將會是什么。果然,呂太后雖然按制度將劉邦的所有庶出兒子封賞一番,送他們各歸封國,但是對他們的母親——劉邦的寵妃們,卻統統幽閉起來,打入冷宮,讓她們過著粗衣舊衫,勉強維持溫飽的日子。
尤其是曾經想要取呂后之位而代之的戚夫人,命運更是悲慘。
后宮里最得意的女人,突然被剃了禿頭干粗活,擱誰都不甘心,何況戚夫人原也是個厲害角色。但是不甘心又怎樣,且不說愿賭服輸,就是你完全無辜,當此際也只有認了,不知道戚夫人有沒有看過籠中之鳥,掙扎只會受傷,羽毛翻飛,血肉模糊,聰明的辦法也許莫過于保持安靜,把自己收縮了再收縮,直到在掌管命運的人眼中變成透明。
戚夫人從來沒有遭受過這樣的折磨,更難堪這樣的恥辱。
她多年來都是漢宮中的香餑餑,被劉邦百般寵愛慣了,所以也就不懂得忍耐,更看不清形勢,不知道呂后的實力的強悍,還以為她也和自己一樣,不過是依靠兒子起家的普通婦人。估計她想,你呂后以為只有你有兒子嗎?我戚夫人也有,而且比你的兒子還得先皇的寵愛!
這讓戚夫人顯然既不安靜,也不聰明,一邊臼米,一邊干起了她的老本行,高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她這算是苦中作樂?還是不平則鳴?還是真的指望她兒子來搭救她呢?
不管什么目的,只達到了一個效果,就是提醒了呂后,那女人還活著,還沒死心,她的兒子還當著趙王,并不是沒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呂后冷笑一聲,你也就這一個雞蛋的家當了,還想發展成養雞場?我當場摜碎給你看!
于是呂后下定決心,要鏟除這個隱患。
趙王劉如意這年不過十四五歲,雖然名為封國之王,實際上年幼識淺,凡事都靠國相周昌主張。當年劉邦曾經鄭重其事地向周昌托孤,果然,知道底細的周昌不讓劉如意奉召。呂后征召了趙王三次,三次都被周昌硬梆梆地拒絕了。
呂后拿周昌沒有辦法,只得征召周昌回長安。周昌一離開趙國,呂后便跟著下令再召趙王。沒有了腰桿子硬的周昌,劉如意不敢拒絕嫡母的命令,只能奉命來到長安。
本來照呂后的心意,她幾乎是要立馬向劉如意下手的。劉盈對他娘的用心與手腕都很了解,先行一步把如意保護了起來。所以打從劉如意踏進長安地域的那一刻起,他就親自出城迎接,并從此與弟弟同食同寢,使得呂后好幾個月都找不著下手的機會。
可惜,呂后卻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女人。終于,機會讓她給等著了。
劉盈有個習慣,每日都會晨練,劉如意年紀小,不像哥哥那么有恒心,何況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危險,所以終于有一天,他堅持不了,就賴床不起,不愿再跟著哥哥去射箭。劉盈心軟,想想一時半刻也沒什么要緊,就依了弟弟。
就這么片刻工夫,呂后的殺手就派來了,就在劉盈的寢宮之中,將毒藥灌進了劉如意的口里。
等到劉盈興沖沖地回來,如意已經被呂后殺死在被窩里。
給予戚夫人精神上最為嚴重的打擊之后,呂后開始對她進行肉體上的摧殘。她下令將戚夫人的手腳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下啞藥,然后丟進糞池里。
為了讓兒子欣賞自己精心創作的絕世佳作,呂國母還將劉盈帶到廁所觀光游覽。
真是匪夷所思,不給兒子做真善美的表率倒也罷了,為什么還要讓他欣賞這慘絕人寰的一幕?大概因為她是從戰爭和政治斗爭中走過來的,還有過羈押于敵人手中的經歷,深知這世界是如何殘忍,作為萬乘之君,更是處于一個非常危險的位置上,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打磨自己的心腸,鑄就鋼鐵般的意志,總之,呂后是個信奉暴力的人,她覺得兒子過于孱弱,需要這么鍛煉一下。
劉盈茫然地看著母親冷靜的唇齒,好一會兒才似乎明白了什么,一聲呼喊從他的胸腔里沖出,他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魂飛魄散。
一個曾經那么美麗的女人,都可以變成這種樣子,劉盈深刻地體會到了惡的力量,而這種惡來自于生他養他的母親,他覺得自己也與之密切相連,無法擺脫干系,那么怎么還能夠為人君主呢?巨大的精神危機使他無力打理朝政,惟以吃喝玩樂,數年之后,在抑郁中死去。
這個傀儡皇帝就這樣死了,還沒來得及在歷史上吹出一個漂亮的泡泡。
誰更可憐
戚夫人與呂后的這段歷史,其實挺凄慘的。要是放到今天,拍個“漢代愛情故事”,絕對要超過韓劇中愛情故事的人氣,也一定能賺得更多眼淚。或許有人在看到戚夫人結局的時候,忍不住落下淚來。你想,這么一個有姿色的女子,卻是這種死法,套用一句俗話:讓人情何以堪!
可是,回頭一想,竟然又冒出個問題:戚夫人與呂后,到底誰更悲慘,誰更可憐?
莎士比亞說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
女人終其一生,是渴望被人愛,被人寵的。像戚夫人這樣的女子,起碼在年輕(甚至到中年)都是有人疼有人愛,享受過榮華富貴和浪漫愛情的,到了今天,可以稱之為:金錢愛情雙豐收。相比之下,呂后這輩子恐怕從來沒有得到過劉邦的寵愛吧,就算生了個兒子立為太子,也不過是男權下的生產工具而已。如果說她夠狠,換個角度看,也可以說她夠聰明,她心里對此一清二楚。
渴望愛,卻沒有愛,一輩子都得不到,還要眼睜睜看著心愛的人與別人兩情相悅,真真是一種折磨。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她心里不恨、不扭曲,恐怕很難吧。從這點來看,我不禁想,或許真正可憐的人是呂后。
她對戚夫人的所作所為,拋開國家利益來看,在心理上和心智上肯定是不正常的。很可惜,在古代,是沒有心理學一說的。所以,她只能被指責為殘暴。可是,就算她用這種方式來發泄,也不可能遣散心底的孤寂和落寞,活著還要時不時被噩夢所困擾,死后還要留下永生永世的罵名。你說,她難道不可憐嗎?
再者,在這場政治斗爭中,戚夫人也沒閑著,本打算吹吹枕頭風,廢太子立如意的。如果她真的成功了,誰知道她就不會成為呂后呢?她也不算是個心地純正的人啊。同為妃子,同樣受寵,玉環就要單純得多了。戰爭中,勝為王敗為寇。后宮斗爭,不也一樣嗎。戚夫人是輸給了自己,既然敗下陣來,不如就了結了。這樣,反而會讓呂后的心中難受一輩子,因為她連報復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很多時候,“好歹活著”是非常錯誤的。
無論怎樣的傷痛,都是過眼煙云!但愿不會有現代版的戚夫人和呂后,兩個都是弱者,兩個都受傷!切記切記:這天底下的烏鴉,都是一般黑!我們首先要好好愛自己。
上帝的選擇
然而同樣是與劉邦有過肌膚之親,并且生下了兒子的女人,呂后對代王劉恒的生母薄姬卻是完全另一種態度。
薄姬是蘇州人,她的父親薄生在秦朝之時與從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相好,未婚而生下了她。
薄生,翩翩少年,而魏媼原藉魏國,他是山西人,兩人的家鄉相距遙遠,簡直山高水長,怎么會相遇的?想來是戰亂之中顛沛流離,青年男女因而千里相會,產生了感情。更慘的是,還沒來得及結為夫婦,薄生年紀輕輕就死了。魏媼拉扯著兒女,在亂世之中苦苦求生。
不久,秦朝就陷入了亂世。在這一片混亂中,從前戰國年間的諸侯遺族紛紛割據自立,想要趁此亂局混水摸魚,不撈個皇帝做也要恢復舊家邦。
魏國宗室魏豹就在此時自立為王。
這時薄姬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魏媼心懷故國,見魏豹復稱魏國,便將心愛的女兒送進了魏豹的王宮,薄姬便成了魏豹的姬妾。
當時有一位很著名的女星相家,相士名叫許負。她貌不驚人,出身平常,她能混跡于上流社會的原因在于,她是當時最牛的相面大師,經手的大多案例成了江湖傳說,她的神機妙算和命運的詭譎叵測一道為人們津津樂道。
所以魏媼請她來給女兒薄姬相面,看她能否在魏宮中出人頭地。她看了薄姬之后,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為驚異地說:“不得了,不得了,你的面相是大貴之相,將來恐怕會生出一個天子來。”
當時魏豹和劉邦相互勾結,正和項羽打得熱火朝天,聽了許負的話,大喜過望,算盤珠子立時打得飛快,深信在群雄紛爭中,最后勝出者一定會是自己,因為自己的姬妾薄姬將來會生天子啊,自己不成為天子,老婆怎么可能生天子呢?所以他臨時決定,不再跟從劉邦了,自立山頭,自己當大哥,然后跟項羽講和。可是很快他就打了個大大的敗仗,成了漢將韓信、曹參的階下囚,魏豹對“相面不準”的許負恨得牙根癢,只得投降。
后來項羽又來進攻,劉邦讓自己的御史大夫周苛和魏豹一起守城,周苛覺得魏豹反復無常,嘟囔著說:“這廝老是造反,極不可靠,和他一起守城可不大安全。”于是,擅自派人砍了魏豹的腦袋。估計魏豹到了地府,也想不通這是什么原因。
魏豹一死,他的大老婆小老婆自然也成了戰利品,被送到劉邦的后宮。薄姬大概長得并不漂亮,所以挑來挑去,并沒有被挑到劉邦床上,而是被趕到了“織室”,也就是后宮的織布車間打工。
薄姬在織室這一段人生,可以參看韓劇《大長今》,里面的女人名義上仍算皇帝的妾,實則終生服著錦衣的勞役,寂寞的時候,一日長于百年,白發之后回首,這單調的一生又如三天兩日,如花生命就在這長與短的縫隙里打發掉了,如果沒有意外,薄姬將成為這個群體里的一個。
有一天,大概是節日,愛民如子的劉邦在眾大臣的蜂擁下,到織布車間去巡視,也許他指望沙里淘金?于是,看見薄姬在一群黃臉婆中間忙碌,似乎有點楚楚動人,當即下詔說,這個姑娘干勁很大,肯吃苦,應當提拔,這么辦罷,把她調出織布車間,送到后宮。
其實,這也不能算一見鐘情,那情形更像女人逛街,隨手買下一件小衣服,也不是很喜歡,但或者領口、或者袖子有那么一點別致的地方,妙在價錢便宜,于是順手撈走,到家就丟在腦后,朝黑咕隆咚的衣櫥里一丟,小吊牌都忘了拆去。
但是,薄姬還是很高興,不過貴人多忘事,顯然劉邦身邊的女人實在太多,他一出車間,就忘了這件事,而薄姬的姿色大概實在一般,在織布車間雖然還算鶴立雞群,到了后宮的一群如花美女堆里,立刻就黯然失色。所以一年多過去了,劉邦再也沒有召見過她。
一時間,薄姬以為自己將要時來運轉了,不禁又想起了當年許負“生天子”的預言,心中無比雀躍。
誰知道,老天爺又再一次把她丟進了深淵。劉邦內有悍妻呂后,外惑諸夫人,何況薄姬的姿色在魏宮女眷中并不出眾,因此劉邦壓根就不曾注意過這個小妾。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薄姬連劉邦的面都沒能再見到。眼看青春流逝,她只能自嘆命苦。
就在這個時候,老天再一次展現了奇跡。
當初在魏宮中,年少的薄姬有兩個最要好的女友,一個叫管夫人,一個叫趙子兒。話說薄姬年少的時候,和管夫人、趙子兒兩個人交情很好,是鐵姐妹,她們三個當年也像陳勝一樣立過誓愿:“誰先富貴了,都不要忘記提攜故人一把哦。”
想當初薄姬在魏宮中時,可是不折不扣地覆行了自己的誓言,然而到了漢宮,管夫人和趙子兒卻將薄姬的盟誓當成了一場笑話。也許是她們仍然嫉妒薄姬昔日在魏宮中超過她們的實際地位,也許只是根本就將這位姐妹視做過眼煙云。
漢四年,劉邦的胸脯那時剛剛中了項羽的暗箭,在河南郡的成皋縣百無聊賴地養傷。
春日的一天,他在成皋的靈臺上飲酒作樂,管夫人和趙子兒兩個美人陪酒,互相打趣說起舊事,說她們倆現在算是熬出頭了,但是當年盟誓的三個姐妹還缺薄姬一個呢。
劉邦這人雖然流氓,對女人卻一直是憐香惜玉的,英雄無奈是多情嘛,聽到前因后果,心情凄然,立刻下令召見薄姬,準備“幸”她。
這世上的事就是不公平,的確就像民謠說的那樣,沒錢沒地位的搞女人叫耍流氓,有錢有地位的叫玩風流,如果混到皇帝這地位,還叫“幸”,女人的幸運。
傳說,就在頭一天晚上,薄姬做了一個怪夢,夢中飛來一條龍,盤踞在她的身上。
夢醒后正在詫異之中,卻忽然得到了為劉邦侍寢的機會,于是便將這個夢境告訴了劉邦:“大王,昨天晚上妾身夢見自己被一條龍伏在胸前呢。”
劉邦一聽,十分高興,認為此事乃是天緣,對薄姬說:“這是你將要富貴的征兆,我成全你。”
對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值得懷疑。歷來那么多皇帝的老媽懷孕前都做過這類夢,毫無新意。如果薄姬真的對劉邦這么說了,我覺得第一可能是刻意的乖巧,第二,她前夜不知道夢到了什么希奇古怪的東西,她愿意想像那是龍,是她無望的生命的一點小希望,她就像魯迅筆下極細小的粉紅花,在冷的夜氣里,凍得紅慘慘的,還是要瑟縮地做著夢。
就這么一次偶然的機會,薄姬居然就懷上了身孕,劉邦寵幸她,原本就是同情弱勢群體,現在見她連兒子都有了,母因子貴,也被封了那啥啥了,這溫暖送得也差不多了,目標達到了,就不肯到她這里來了。
孤寂的薄姬,默默無聞地僻處掖庭一角,撫養著劉恒。由于極其不受寵愛,偏偏又生了兒子為諸寵姬所妒,薄姬的處境可想而知。漸漸地,她養成了謹小慎微、凡事忍讓的態度,就連照制度派來侍侯她的宮女,她都不敢得罪。在劉邦的后宮中,薄姬母子幾乎成了“好欺負”的代名詞。
這樣的處境,當然是苦惱的,但是世事就是那么翻云覆雨,難以預料。
等到戚夫人中箭落馬,呂后秋后算帳,被劉邦寵幸過的女人都遭了殃,一時間眾芳蕪穢,只有薄姬逃過一劫,倒不是呂后另眼相待,恰恰相反,呂后壓根不拿眼皮子夾她一下,在男人那里不得勢的女人,也會被同性看輕,誰會跟一個看不上眼的東西較勁呢?另外在被丈夫冷淡這方面,呂后覺得自己與薄姬多少有點同病相憐,于是呂后揮揮手把她饒過,集中精力對付曾讓她嫉妒得眼睛里滴血的戚夫人。
正因此,薄姬意外地得到了呂后特別的恩遇:薄姬被呂后送往兒子劉恒的封地,不但讓她母子團圓,更給予她“代王太后”的稱號,使她成為大漢王朝僅次于呂后的貴婦人。
呂后對薄姬如此善待,卻對戚夫人下如此狠手,是不是也正反映出,戚夫人在得到劉邦寵愛的時候,確實做出過很多讓人無法原諒的行徑。總之,任何事都是有因果的,戚夫人遭遇雖慘,卻也不會是無辜的潔白羔羊。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