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九個人物,我都是從情這一字來側重寫,所以只好將郭靖之類的俠暫時排斥在外,又因為靖蓉的愛情,乃至老頑童和瑛姑的愛情終究還是在射雕里,所以此處也就不提了!又關于甄志丙這樣的人物,情是情了癡是癡了,但終究太委瑣、不夠干凈,所以堅決不寫!而這九個人物,愿取九九歸一之意,大吉!
一、神雕人物之楊過——待得團圓是幾何?
遍看金庸十四書,只覺得神雕一部,實乃作者俯視生命、探索內心之筆。其中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大徹大悟、大沖突與大毀滅,編織出戀人的生離死別、愛恨的狂執糾纏、心靈的跌宕沉浮以及命運的對抗感悟。 而楊過一角更是以“情意綿綿之樂、生死茫茫之苦”,向我們展示了一副激情迤儷的人生畫卷。
十四部書中,沒有一個主人公能像楊過這樣更接近一個探險者、一個浪子。他的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漂流,從嘉興市井到桃花島、到終南山活死人墓、再到絕清谷、以至后來的獨孤劍冢,這不僅僅是他的人生際遇和江湖沉浮,更是他心靈一次次的放逐和探險。
十四部書中,沒有一個主人公能像楊過這樣內心充滿激烈的狂想,并對理想的抱有無盡執著。他的乖僻張狂、他的偏執不羈、他的孤傲對抗,其本質總是不斷地對人生乃至人性本身進行著最原始、最真實、最赤裸裸的拷問。他以其人生和心靈的雙重成長,向我們闡釋著“歡樂聚和離別苦”這生命中永恒的沉重。
浪子所擁有的,是一顆不羈的靈魂,它不時散發著驕傲和危險的光芒,讓人難以逼視。它就像楊過在襄陽城中欲行刺郭靖時,藏在懷中的那柄匕首,將亦正亦邪的性情、內心的劇烈沖突和對世界的敵視對抗,一一釋放。這樣的浪子,還懷有一顆孤獨的心,當紛爭的世界不能給予他理解,他就只好象所有的浪人一樣,將高傲孤寂的靈魂托付給一個女子。
而他的那個女子,是飄渺到沒有身世名字、淡定到不見悲喜怒嗔的人,她如同游離人間的仙子,她代表著清修避世的處所,而她寧靜的內心是象征永恒的心靈歸宿。聰明如楊過者,掙扎如楊過者,最終還是明白了這一點,于是甘愿過盡千山只向一處,于是甘愿將一腔血熱情長給了她,于是甘愿聽憑自己的靈魂,向這個能承載她、理解她的女子一步步靠近。
于是當他失去她時,才會在絕情谷斷崖邊有那樣肝腸寸斷的癡狂:
任憑我兩鬢添雪啊白發如霜,
任憑我只影清冷啊滿目滄桑,
也要一次次地想起你,
想起和你在古幕里美麗的相識。
斷腸崖下的你,
可知我十六年的痛苦?
漫山怒放的龍女花,
可知我--待得團圓是幾何?
二、神雕人物之林朝英——寥落古墓中,林花寂寞紅。
她的名字叫做祖師婆婆,伴隨她名字的是被稱為“活死人墓”的終古寂寞的陵墓;她的門人是傳承寂寞的女人,背負著“除非有一個男子心甘情愿地為你去死,否則一律終老古墓”的錚錚誓言。她的遺物是一口花飾艷麗的箱子,打開箱子,“但覺喜意之中,總是帶著無限凄涼……里面放著珠鑲鳳冠、金銹霞帔、大紅緞子的衣裙……但見鑲嵌精雅、式樣文秀,顯是每一件都花過一番極大的心血。”
嫁衣依舊華美、伊人卻己逝去,留下的物件愈是金玉艷麗,卻愈發襯托逝去歲月的寂寞凄涼。這陰深深不見天日的石墓啊,究竟是如何老去了她的如花容顏,究竟是如何葬卻了她的鮮活人生?而那個留下這嫁衣的人,留下寒玉床、終南舊碑和玉女心經的玲瓏女子,又究竟是怎樣精妙的人?
神雕專注“言情”,而林朝英的故事一直是神雕一書中“言情”的暗線,若以楊過為神雕中第一癡情男子,那么林朝英,則是神雕中眾女子的代表和縮寫。她的愛情不是刻骨銘心的怨恨,不是耿耿于懷的背棄,她的愛情是不能相攜的深深遺憾,是千轉百回的難言心事,是寂寞年華最無聲又無情的傷害。
林朝英的愛情故事在神雕中始終沒有明寫,作者用一支秒筆寫就由她的后人,來緩緩揭開。當石墓中小龍女和楊過開啟她那口花飾艷麗的箱子時,她的愛情才浮出了塵埃,她與王重陽短暫的溫情才終于綻放了灼灼光華。
逝去的佳人、猶存的衣冠,命運從林朝英開始呈現了怪圈,故事不斷地結束卻又不斷地輪回。與其說她是古墓派的祖師婆婆,不如說她是金庸筆下“寂寞派”的第一人更為確切。本是要繼承她寂寞的門人小龍女,終于因為遇到了至情至性的楊過而突破了命運的輪回,在歷經艱辛后、在神雕一書結尾處,與楊過的愛情歸于圓滿。
只是無意中,更多的女子卻又承了林朝英的寂寞,李莫愁、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以至郭襄,她們的命運何其不是林朝英式悲劇的不斷重復:
若是男兒,
我必稱豪雄;
身為脂粉,
我亦是霓裳曲中第一重。
卻為何際遇不與他人同?
卻為何郁郁才情無人懂?
卻為何鳳冠霞帔塵埃重?
到最后,
寥落古墓中,林花寂寞紅。
三、神雕人物之小龍女——脈脈綻放只為他!
寫武俠小說的人多多少少有一種白衣情節,似乎是看多了俗世里的愛恨情愁,他們總想要探索一種上天入地遍求不能的、塵世之外的唯美愛情,就是金庸也不能例外。從驚若天人香香公主到天龍八部里的玉像神仙姐姐,再到飄渺的小龍女,游離人間的仙子形象從來就一脈相承。
《神雕俠侶》中劉亦菲飾演的小龍女
小龍女,她是飄渺的沒有身世父母、甚至沒有名字的女子,她的一生都屬于終南古墓和絕情幽谷,紅塵只是匆匆一瞬。而那兩個棄世避塵的地方,一而二,二而一,才是她歲月輪回的所在,才是她是象征永恒的所在。
她本該承了林朝英的寂寞,在古墓中清心寡欲地安然度日,然而她卻在不幸又幸運遇到了楊過。楊過這個男人代表著金庸書中最為激情痛楚的青年時代、滿藏著激烈的狂想,他是澎湃的浪,亦是炙熱的火,他的熱烈鮮活給小龍女的淡定寡欲帶來了強大沖擊。而同時小龍女又如一縷淡淡清風,無意中成為了楊過的家園、后防線和心靈歸屬。所以即便是在楊過經歷了一次次出走、探險、離別和等待之后,他仍最終發現:她是他追求的永恒寧靜和最終理想。
也許是金庸太想為讀者塑造一個過于完美的女子,太想描繪一幅存于理想之中的淡墨寫意,以至于在神雕一書對小龍女的描寫不可謂不多的情況下,我們還是發現:我們無法真正走入這個女子的內心!她的思想她的性情,我們永遠只能遙遙觀望、隔霧看花,我想這正也是有些讀者會覺得她淡而無味、過于飄渺的原因吧。
雖然小龍女的形象并不立體,只是淡淡一抹,但是并不防礙她仍是小說世界中的奇葩。小龍女是永恒燦爛的女人,是象征激情的叛依。當她在絕情谷與楊過重遇、而后找到淑女君子劍,最終心靈合壁并認定了彼此的歸宿時,她那恒久的冷靜仿佛和噴薄而發的熱情,只在剎那間就完成了轉換。而當她為了楊過躍入深谷,當被楊過命名為龍女花的美麗花朵在谷中盡情開放時,她少女式的天真也完成了向女人式堅忍的美麗蛻化:
是那風骨如畫,
是那幽谷仙葩,
卻也是人間的花,
那些曾經無喜無嗔的年華,
最后終于薄積厚發,
化成了漫山遍野、
明若煙霞的龍女花,
——脈脈綻放只為他!
四、神雕人物之郭襄——寂寞冰雪,橫絕峨嵋巔。
每每翻開神雕,每每看到郭襄的出場,每每讀至風陵夜話、金釵邀客,那樣稚氣未脫的嫵媚英爽,我就忍不住這樣想:錯過了十六年后的襄兒,會不會是楊過一生最大的遺憾?!
畢竟相較于小龍女的飄渺寡淡,郭襄的形象更為飽滿親和,其嬌俏天真之態也更為生動,而就其本質而言,她的至情至性、行事乖張也更接近楊過。難怪孤傲不羈、用情至深如楊過者,也不自禁地將三枚金針的承諾輕易許給了她。
他是知道她愛他的吧,當她以第一枚金針換他面具下的驚鴻一瞥時,當她以第二枚金針換他襄陽城下短暫一聚時,當她決絕地躍入絕情潭底,交還他第三枚金針的時候,聰明如楊過,如何還能不知她迤儷動人的少女情懷?
三枚金針,代表了三個承諾,三個心愿。第一枚金針換來的是得見他的容顏,第二枚金針縱然驚天動地,換來的不過是一場煙花影里的熱鬧,而第三枚金針是她舍命也要交還他的,她用他的諾言,求他保重身子,不可自尋短見。
只是這三枚金針,成全的最終是他的幸福,不是她的。而她的幸福又在哪里呢?縱使是少室山頭與之聽琴論道的“昆侖三圣”,縱使是那個懵懂溫厚的張君寶,縱使是這樣極好極好的人物,卻再也無法走進她的內心深處,因為她情竇初開的那顆心懷里,裝的全然已經是那位 “大哥哥”。
在神雕的結尾處,這真是讓人不忍卒讀的片段: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讀到這里,我竟這樣憎恨了楊過的專情:
她的愛情是風陵渡那場風雪,
突如其來;
她的快樂是襄陽城那場煙火,
美麗短暫;
她的思念是眼中決堤的秋水,
煙波連綿;
而她的憂傷啊,
卻是寂寞冰雪、橫絕峨嵋巔。
五、神雕人物之李莫愁——問世間,情為何物?
記得少年時讀神雕,開篇就是滿口錦繡。那是春岸堪折柳、江南可采蓮的迤儷,那是吳山綠水里少女的輕歌淺笑: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歌聲甫歇,卻見那岸邊黃袍翻飛的道姑,一聲長嘆。只聽她喃喃自語:“那又有甚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渾不解詞中相思之苦、惆悵之意。”
其后,便是陸家莊雪白墻壁上殷紅如血的九個掌印,夾雜著陸家上下毛骨悚然的恐慌,夾雜著武三娘對于那個十多年前美貌溫柔好女子的回憶。待情節慢慢展開,這個女子的面目才漸漸清晰。她是古墓后人沒有身世,也曾經飄渺純真的象個仙子,無奈是癡心錯付、因愛成傷,從此是目光冷勝寒江水,行事毒比冰魄針,拂塵過處,更是一地花紅般殺戮。
這個女子曾經手刃何老拳師一家幾十余口男女老幼,曾經在沅江之上一夜連毀六十三家貨棧船行,將那尊貴的老者、華衣的公子、賢淑的婦人、還有稚童,都血濺在朱欄玉砌!可是這個女子,也曾用舞劍弄刀的手繡出一帕紅花綠葉;也曾為了多看一刻陸家人出刀踢腿轉身劈掌的樣子,陣陣酸楚;也曾對著陸無雙倔強倨傲的臉,心中翻江倒海,不知悲喜;也曾用拂塵輕輕趕走蚊蠅,看著小襄兒在懷中安然酣睡。
我每每讀到這些,總是忍不住嘆息,忍不住哀其癡、傷其情、恨其行、又薄其命。總是忍不住覺得,李莫愁和小龍女一樣,本質上是何其深情動人的女子。
李莫愁,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出墓的小龍女、斷愛的小龍女、被背棄的小龍女。而小龍女,何嘗不是愛情美滿版的李莫愁?!她們本來一樣身負著古墓后人終身不嫁的咒語,本來一樣要繼承那不見天日里的守宮砂和寂寞年華。所不同的只是,李莫愁遇上的是負心人陸展元,而小龍女遭遇的卻是同樣至情至性的楊過!于是忽然暢想,假如給李莫愁一個楊過,結局將會是怎樣……
絕情谷中,讀到李莫愁臨死的片段,我心中不禁一陣戰栗:“李莫愁挺立在熊熊烈火之中,竟是絕不理會。瞬息之間,火焰已將她全身裹住。突然火中傳出一陣凄厲的歌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唱到這里,聲若游絲,悄然而絕……”
這種戰栗,是絲絲寒意,卻更象一種刺痛,一種帶有溫柔和恐懼、幾乎有幾分敬畏的刺痛。于是我就相信,李莫愁實是金庸筆下最為悲情的女子之一。于是我恍惚如見,杏袍翻飛下是皓臂如雪,一顆朱紅的守宮砂,象是纏綿悱惻的傷疤,冷冷開在心上!
這正是:
繡一帕花紅葉綠相思苦
拈一根冰魄銀針癡心毒
你一直站在 他轉身離去處
忍著痛蝕骨 等著人來渡
焚一把烈火毒焰斷愛路
唱一曲問世間情為何物
你一直活在 他轉身離去處
盼著情天補 恨著愛不古
六、神雕人物之程英——紅箋小字,無淚有傷
也許慣看了書中太多絕好女子,曾經覺得程英這個人物,太過沉默也太過恬淡。直到身邊有位朋友偶爾提及,說程英看似普通,實是非凡,乃金庸筆下第一等完美女子,說若能得妻如此,此生夫復何憾?!
我驚訝之余,便翻來神雕細細再看。這一看,才發現程英這個人物,不但善解人意,體貼入微,懂書法通音律、能烹飪善針線;她還有著過人的胸襟氣度,能夠處亂不驚,澹泊恬靜。總而言之,幾乎中國傳統女性所具有的所有優點都能在她身上一一找到。
她的起初幾次出場都用面具偽裝,然而一雙清澈若水、明凈無塵的眼睛,即便是狂放不羈如楊過者,在凝望時也會有凜然的羞意和敬意。在她的嫻靜溫柔面前,即便重傷中的楊過思緒如狂,也會不知不覺地平靜而漸漸放松心懷。
然而這些,都還不是最打動我的地方。打動我的,恰是她一遍遍在紙箋上寫了又涂,涂了又寫,直到墨盡仍不能釋懷的纖纖柔腸……“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短短的八個字,讀起時就象舌尖輕輕地繞了幾個彎,就象口中含了一顆溫潤的糖,蘊涵著清淺又惆悵的情緒。于是一時間說不出是酸是甜,只覺得她的美麗是一痕月影,淺淺地印在眉頭心上;于是一時間辨不明是悲是喜,只覺得她的感情是一抹微云,散入天際卻無淚有傷。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八個字入筆,一抬頭,她就看到了楊過寬闊眉宇間飛揚的憂傷。她曾經風清云淡空若無物的世界,忽然就被填的滿滿當當,心頭的牽念不由分說、不容抵抗地堆積起來,象是桃花島的海水層層疊疊漫上岸來。于是只好放下筆,她輕聲問他想吃些什么東西,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他把半是歡喜半是憂傷把心事一一看穿。
短短幾天的相聚,起初是治傷、補袍、裁衣,再來是裹粽、贈帕、細細的為他吹上一曲清冷的簫韻,最后是看著他悄然遠引的背影。是啊,她有她的結,他卻有他的劫,海枯石爛的深情也好,滄海桑田的誓言也罷,都只是他對另一個女子的癡狂。明白了這些,她也就不對幸福有所貪戀和念想。這樣無私的感情,心情淡時,猶可勝天,心情濃時,又待怎樣……
多年后的斷腸崖上,淡淡的花香淡淡的天,那個“嬌臉凝脂,眉黛鬢青,宛然是十多年前的好女兒顏色”的程英,依舊是風清云淡,連同她的愁緒和思念,也都是那么淡淡如傷。只是那一刻有誰知道,她心頭那些回憶啊,是如此鮮活漫長,濃烈的象那盛開的青春,遲遲不肯散場!
這正是:
淡淡相思淡淡長
輾輾年輪如轉腸
杏花影里
忍聽得一曲清蕭潮汐漲
疏云月下
怎堪那更漏燈殘夜未央
可憐她冰心一片 青袂微涼
可嘆她紅箋小字 無淚有傷
七、神雕人物之郭芙——憑欄對狼煙,深悔太嬌蠻!
這世上有太多奇情的女子,她們有的聰明有的可愛,有的決絕有的癡狂。香香公主和小龍女般的女子是飄渺神仙下凡來;黃蓉趙敏那樣的女子是精明睿智的長袖善舞;而貌似幼齒的小昭和阿九,翻手間就能呼風喚雨;任盈盈大小姐愛一個男人,竟要忍辱負重到讓人心生戰栗;更恐怖的是周芷若,上一秒還是溫婉端莊,轉臉就叫你血濺華堂!
這些女子都匪夷所思的讓人敬畏,而卻有魯莽蠻橫的繡花枕頭郭大小姐,真實的像一個現實生活中嬌俏傲慢的小女子,活生生到讓我對竟她一點也討厭不起來!
先說郭芙的形象。神雕里的女子,若以小龍女為如霜似霧的白,程英為淡入云際的青,公孫姑娘為幽幽碧血的綠,小襄兒為嬌嫩嫵媚的蕊黃,那么郭芙,則是芙蓉桃李般明艷的紅。這樣一抹亮麗的顏色隨著小紅馬踏風而來,難怪連少年楊過,也忍不住心懷蕩漾,幾次看呆!
再說她的個性。郭芙生性刁蠻,遺傳了她母親的美貌,卻不及黃蓉半分聰慧;她大腦魯鈍,承襲了父親的傻勁,卻沒有郭靖的寬容敦厚。她如同現實里所有父母太過輝煌出色、被光環籠罩而備受壓抑的子女一樣,雖然質低平庸,但還是不由自主的自命不凡。
盡管她脾氣都有些一塌糊涂,但是她的性情卻是有血有肉的豐滿。我一直相信金庸對這個人物其實是有所偏愛的,否則怎么肯花這樣的筆墨來讓她躍然紙上?!這樣的筆力多次體現在描寫郭芙和楊過的糾葛上:兩個淵源深厚的人,甚至可以說少年時青梅竹馬的人,偏生不能十分密切親厚,每每見面就拌嘴吵架互相譏諷甚至刀劍相加。可是一旦郭芙有危難,一次次及時趕到并出手相救的還是楊過;可是多年后襄陽大戰的生死關頭,亂軍中讓郭芙牽腸掛肚的還是楊過!
十六年后的襄陽城下,這真是神來之筆!在蒙古大軍壓境的那一刻,亂軍陣中,郭芙突然之間就明白了自己的心事。原來她心中最重的那個人卻是他,原來那許多年前的青蔥往事、荒唐過失以及不知為何古怪易怒的脾氣,多多少少是為了他不曾遷就她、不曾愛過她!曾經的她,愛的執著剛烈乖僻暴躁,卻懵懂無知全然不解其味;恍然醒悟的她,年華已逝身為人婦,故事還沒開始就已然完結……
而郭芙之于楊過,我自然知道楊過對于她的情感還是不能稱之為愛情的。少年時的過兒也是何其癡狂多情敏感濃烈,面對這郭芙如此明艷動人的鮮活,怎生不能情懷迤儷?!這道理就好比紅樓夢里寶玉看到寶姐姐一段皓臂如雪膚若凝脂,忍不住會看呆一樣,動情是真的,但終究不是愛情。
雖然如此,我終究忍不住還是想,在楊過的內心深處,是否也有方寸溫柔是留給芙妹的呢?畢竟這一生,他是忘不了郭芙的吧,不僅因為童年、因為斷臂,因為一個不領情不買賬的人,也因為一份連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感情。
襄陽城下兩軍亂
心頭的痛忽然婉轉
往事觸手不及山高水遠
在陣外翹首而觀
直到我踮起的腳尖
連同脖子都麻木到痛酸
卻還是不依不饒不肯罷休啊不敢安然
此刻我是 憑欄對狼煙 深悔太嬌蠻
八、神雕人物之公孫綠萼——郁郁芳魂散如煙!
喜歡看他飛劍流熒的奕奕神采
喜歡看他憤世嫉俗的激揚慷慨
也喜歡看他情花樹下
皺著眉頭的落寞情懷
這樣的喜歡想說出來
怕成為傷害
想咽下去
又洶涌成災
那一邊他與龍女情話綿綿,天荒地老。這一邊我半是為他們歡喜,半又為自己悲傷;半是祝福的微笑,半又在夜闌人靜時獨自斷盡了肝腸。從來都不知道原來愛一個人可以這樣的深而見底,也從來都沒發覺沒有他的絕情谷,原來是無聲無色的悲哀。
于是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我就在心底將綠萼和楊過這兩個名字組合又分開,一次一次,涇渭分明,卻又連綿悠長!于是終于忍不住一遍遍的想,為什么出生在絕情谷,過慣了教徒式的生活,直到遇到了他,我才在十六年的青春歲月里,第一次開懷而笑?!
……
每次回想絕情幽谷段落的文字,我總是忍不住贊嘆金庸不愧是大師級人物,小說寫到極致,筆下奇人異士,幽谷絕境無數。絕情谷已是奇中之奇,谷中遍生絕艷情花,花美卻偏是有毒,此毒偏又讓人不可動情,解法偏又要用斷腸草。這種種情由,聽來就已然匪夷所思想象瑰麗,而這絕情幽谷偏還有一位公孫綠萼,一個嬌怯柔弱而癡心無比的女子。
這女子一出場便嬌怯可人,惹人憐愛,連楊過一見她眼眶兒紅紅,都要怪罪“定是老頑童毫沒來由的欺侮這位姑娘,那可不該”。而她的可愛之處,不僅在于柔弱,更在其默默咀嚼相思之痛、情濃之苦后,還能無私幫助心上人得償所愿。小說中有一段話她為楊過盜取解藥的心理描寫,寥寥幾句就見善良:“我舍身為你取丹之事,決不能讓你知曉。過了幾年,你子孫滿堂,自早把我這苦命女子忘了,又何必為了此事,使你終生耿耿于懷?”
而神雕一書眾多癡男怨女中,綠萼的命運也最為悲慘!作為絕情谷主之女,她本是家學淵厚,綺年玉貌。無奈這看似青春得意之態,實際上境遇是何其悲哀。其父貪婪狠毒,其母瘋狂偏執,她雖然伴著楊過出生入死,癡心一片,命運卻并沒有給她絲毫眷顧和憐惜,她終究還是在一片血紅中香消玉殞!
她是死在父親劍下的,死時聲聲輕喚道:楊郎,楊郎!這算是她的遺言,也是她將死之際最大的感情流露和宣泄!公孫綠萼之死,一方面固然是因為那樣的父母是自己的恥辱,另一方面則是對愛情徹底的傷心絕望!她放眼四周,皆是絕境,她看不到活路,只覺生無可戀,于是死于父親劍下,就是一個殉情的儀式,一個讓他人信以為真的過失,一個斷腸人情何以堪的姿勢!
萼落花殘幾人憐,相思成空淚漣漣,西風卷時日影斜,郁郁芳魂散如煙!我忍不住為她這樣一次次噓吁悲哀……
九、神雕人物之陸無雙——夢里幾番哀,寂寞浮萍開。
程英之淡定,素雅如蘭;郭芙之明艷,燦若桃李;綠萼之柔美,清新如柳;襄兒之英爽,嫵媚如蕉;龍女之高潔,皎似皓月。而陸無雙跟她們比,腳有殘疾且膚色較黑,雖然也算是俏麗,但無論是容貌還是體態,終究要平凡遜色許多!
自古書中那些好女子,倘若不夠美麗就多半生就了好脾氣來彌補。但是金庸并不曾偏愛這個叫陸無雙的少女,而命運更沒有因為她的殘缺而另有眷顧!所以陸無雙不僅不夠美麗,而且脾氣嬌橫偏激,有時近乎不近情理。
她并不可愛,還不自量力。一方面因為自幼被李莫愁擄去,被迫與仇人生活在一起,她可以曲意奉迎茍且性命;而另一方面在被師父師姊追殺,性命危在旦夕之際,她也可以搞不清狀況的暴躁易怒、廣結仇家。全真教的臭教士多看了她的跛腳兩眼,她就一怒之下割了他耳朵,此外更莫名其妙得罪丐幫,惹來丐幫眾弟子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捕。所以毫不客氣的說,就憑她那點微未功夫,如果不是楊過,陸無雙必定小命不保!而即便遇上了楊過,她也因為她的暴躁受盡了苦楚和驚險萬狀。
相較程英的溫文淡定,陸無雙偏激易怒,兩個之中自然是程英可敬可親,事實上楊過卻顯然和無雙更有患難與共的親昵情誼;而相較于小龍女即使是生氣時的薄怒輕噌,陸無雙的怒目圓睜并不討人歡喜,但楊過卻愿意跟隨著她,只求引她發怒,好讓自己看個飽。這些,又如何解釋呢?!
有人說程英澹泊恬靜讓人心生敬畏,又有人說陸無雙與小龍女其實不相像,那是楊過癡情太甚,到處找對象稍解相思之渴,所以才會覺得陸無雙發起怒來神情像小龍女。而我認為更恰當真實的解釋是,陸無雙所相像的,正是楊過自己!兩個同樣挨過貧困無依之苦、受過無數欺凌之辱的人,兩個同樣敏感自卑、偏激憤世的人,兩個同樣嘴里不饒人、心里卻是柔情無限的人,終于在人生路上狹路相逢,并且立刻從彼此身上找到了一樣的張揚、一樣的凄涼和對俗世一樣的嘲弄和反抗!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楊過在小龍女跟前想要油腔滑調也得十分收斂,而在若干年后遇到少女郭襄時,楊過已然學會了深沉!于是只有在陸無雙面前,他才能這樣張揚本性、百無禁忌,才能這樣無遮無攔、斗口取笑,才能露出年少時流落市井時的“臉上賊忒嘻嘻,說話油腔滑調”!而苦大仇深的陸無雙,也只有遇到了楊過,才全身心地放松,縱使以后一別無聚,這場結識也還是她一生的美麗和甜蜜!于是在這樣的嬉鬧和惡作劇之中,他們彼此生就一種莫名的親情和依賴,而“傻蛋”、“媳婦兒”的稱呼雖然不倫不類,卻自有一種親切溫馨!
陸無雙最后的歸宿是程英,這個自小玩伴的表姐、讓她三分的表姐,淡定如云的表姐是能真心維護包容她,又有能力這樣做的!而楊過的歸宿是小龍女,這個飄渺如仙、寧靜如水的女子,是真心愛護他,并能庇護他的心靈給予他永恒寧靜的!兩個人的結局,何其相象!
這世上有太多仰慕龍女的人,太多欣賞程英的人,又太多憐惜襄兒的人,我就偏偏愛好陸無雙這樣的人。因為她和我們中很多人一樣外剛內柔,其實并不堅強;因為她和我們中很多人一樣平凡而有殘缺,釋放溫暖后更需要關懷!
不想再愛了
卻還是不能不愛
活著是念念不忘的癡心等待
一個人承載
兩個人叫做傷懷
支撐的是你給予的甜蜜悲哀
誰的春天來
誰的風景在窗外
誰的聲聲慢里唱著
夢里幾番哀 寂寞浮萍開
其實若論情字,神雕里還有很多癡男怨女,然而我終究還是不想寫他們。武三通的愛是拋家棄子瘋癲異常,陸展員的情是背信忘義喜新厭舊,而甄志丙則太過流于情欲,他就象紅樓夢里的賈瑞,雖然因情而癡因情而死,卻到底逃不出一個淫字!所以這些人算的上是薄命人,卻入不得癡情榜!
所以我最終還是單單寫這九個人物,一則因為喜歡,二則因為取個九九之數目。而這九個人物的排序,我也按照了自己喜好。
楊過是神雕里第一癡狂之人,所以列為首位;林朝英是寂寞派開山鼻祖,雖然文中是虛寫,但是其分量應力壓群芳;龍女是人間仙株世外奇芭,于是緊隨其后;而郭襄的不俗之處,竊以為更在依天,神雕只是她百轉愁腸的序曲,但是出于對其偏愛,列為第四。接著是李莫愁,一曲問世間情是何物貫穿全書,其地位不可不謂不重;而后是紅顏知己類型的程英、歡喜冤家般的郭芙;而公孫綠萼雖然堪憐,到底見識格局都太小,只好排末席!
收尾的是無雙,與為首楊過的楊過相呼應,地位委實很重!至于我為什么偏偏愛好她,理由有很多,一是因為我前面說過的她的平凡和不完美,她的外剛內柔和并不堅強;二則因為我竊以為我們都是無雙!(無關男女,從本性上說的)
是的,我們都是無雙!倘若你在生活中有幸遇見了楊過這樣致情致性、讓你從精神上仰視的人!你要記得你不是小龍女,你不是他的歸宿!做不了小龍女你能做什么呢?林朝英太過高處不勝寒,程英亦有距離感,綠萼和莫愁活的都凄慘,而郭家姐妹最好也是別做,她們生來身來是背負著債的,郭芙用斷臂討還楊家欠郭家的債,郭二又用一生寂寞償了郭家欠楊家的債!
所以還是無雙好,殘缺又溫暖。脾氣不好,心腸卻到底不壞,嘴巴毒點,品行卻很實在!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