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評論界認為時裝周淪為純粹的作秀場,與潮流和成衣都相去太遠,另一方面卻是各品牌和設計師的趨之若鶩,認為宣傳效果勝于打廣告。如此的毀譽參半,我們不禁想知道,中國人到底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時裝周?
從1997年首次亮相至今,中國國際時裝周已經進入了第15個年頭,由當初的時裝發布發展成為現在集發布流行趨勢、展示時尚創意、推動設計創新、推廣品牌形象于一體的時尚服務平臺,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世界各大時裝周相比之下,顯得“很有中國特色”。
這種“中國特色”被一些時尚圈人士所詬病,甚至被指“時尚不時尚”。這主要來自于對設計師作品的評價,以及對時裝周上除了發布會之外加入的各種活動的評價。有時裝雜志的編輯直言不諱“國外時裝周上發布的都是新一季的流行趨勢,很多都是成衣,而中國的時裝周更像是單純的秀,根本就不用談什么實穿性!甚至有時候你看見有特別好的款式,特意到品牌專賣店一看,卻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跟秀場完全不搭界,真不明白秀是做來干什么的……”
針對時尚圈這一部分人的批評,品牌卻不這么認為。“到時裝周上作秀就是為了更多人知道品牌”,設計師夫妻檔丁勇、劉星也承認,在時裝周上秀過之后,銷售確實好了不少!不少設計師都覺得,在時裝周上作秀其實比花大價錢投廣告更加有效———既能讓人看到設計作品、又能讓更多的媒體把消息傳播出去,輻射到更多的潛在消費者。而服裝設計系的學生們,更是對時裝周的“照顧”津津樂道。大概沒有哪個時裝周像中國國際時裝周這樣,會把發布秀的票預留給設計系的學生。
北京一直在建設“時裝之都”,而時裝之都一項非常重要的考量目標就是時裝周。不少時尚雜志喜歡把中國國際時裝周和世界五大時裝周相比,強調其中的差距;但不少品牌和觀眾卻發出了贊譽。
如此的毀譽參半,中國人到底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時裝周呢?
不少時尚圈內的人習慣把中國時裝周和國外的對比,然后得出“土”、“怪胎”、“抄襲”一類的結論,完全看不起中國的時裝周。這其實并沒有可比性。人們常說的“世界五大時裝周”中,哪一個都比國內的時裝周歷史要長,“豆蔻年華”的中國國際時裝周還有很長的時尚道路要走。
在最近的20年間,中國出現了很多“時尚暴發戶”,對中國時尚盡情地加以指責,以彰顯自己對世界時尚的了解,殊不知在追捧國際時尚的同時也扼殺了國內的新銳設計師和努力向上的品牌。很同意周周所說的,時裝周辦成什么樣,不只是主辦方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參與的人、周圍的環境怎樣。希望能從自己以及周圍人開始,以綿薄之力為中國時裝周做點兒貢獻。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