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女子容易招惹男人,美貌才女更是男人的最愛,花蕊夫人就是這樣一個讓男人癡迷的才貌兼有的大美人。喝都江堰水長大的花蕊夫人天生麗質,優雅聰慧,被后蜀主孟昶“近水樓臺先得月”收入宮中,封為貴妃,號花蕊夫人—一個極富象征意義的雅號。除了臉蛋漂亮,花蕊夫人詩也寫得漂亮,做貴妃不忘創作,曾寫下宮詞百首�?上r運不濟,她的國家被大宋國滅了,她和她的夫君一同淪為亡國奴。
對后蜀國的這個絕色佳人,趙匡胤早有所聞,見了之后,才知氣質風采遠勝傳聞。為驗證花蕊夫人詩才,趙匡胤當場面試,要她即興賦詩一首�;ㄈ锓蛉嗣摽谝鞯溃�“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幾句話,不僅把才藝展示得淋漓盡致,還捎帶發泄了一腔亡國之恨,對不作為的男人們,語氣中不無揶揄和輕蔑。趙匡胤聽了盡管不是很舒服——畢竟他也是男同胞中的一分子,但聰明的花蕊夫人只罵蜀國男人,并不針對他,所以趙匡胤還是對眼前這個才貌俱佳的奇女子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事后趙匡胤一比較,發現后宮中這般優雅的女人還真難找,忍不住就起了想要的念想�?墒侨思沂怯蟹蛑畫D,而夫君的級別原來和自己也是“一樣一樣的”,強行霸占總有點不夠厚道。但趙匡胤是從不缺智慧的,只要想要,沒有不能。7天后,孟昶就不明不白死去,趙匡胤名正言順地把“無家可歸”的花蕊夫人請進自己后宮,末代后蜀貴妃搖身一變成了大宋開國皇帝的妃子。趙匡胤如愿以償。
劉濤飾演的花蕊夫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花蕊夫人這種女人想不讓男人愛都難�?伤F在已經名花有主,而且這主子是獨此一家的天下老大,其他男人就是愛也只能是有賊心沒賊膽隔靴搔癢瞎忙活。但有一個身份特殊的男人不僅有“心”而且有“膽”,這個人就是趙匡胤的親弟弟、后來的宋太宗趙光義。
小趙匡胤12歲的趙光義此時正是想女人的年紀,血氣方剛的他同樣傾慕花蕊夫人的才色,心說只有我這樣的帥哥才和她般配啊。為了這個女人,他明里暗里和老大較上了勁,然而,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男人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喜歡的女人卻被別的男人占有,眼下,這種痛苦讓趙光義攤上了。自己得不到,別人也休想得到,這是一般人求得心理平衡的最有效辦法。這回,趙光義決心付諸實踐。
野史《鐵圍山叢談》記載了趙光義親手殺死花蕊夫人的一幕:一日,趙光義隨從太祖在苑內射獵,花蕊夫人陪伴在太祖身旁。趙光義調好弓矢引滿弓似要射獸,卻突然間回射花蕊夫人,一箭斃命。當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紅顏禍水,沉湎誤國。不過這個理由似乎有些牽強,因為還有一說佐證了趙光義圖的是“色”而非出于對江山社稷的呵護。
南宋《燼余錄》載,趙光義素慕花蕊夫人,一天夜晚,太祖生病就寢,趙光義前往探視,呼之不醒,遂乘機對花蕊夫人動手動腳,太祖被驚醒。接下來就發生了那場“燭影斧聲”的疑案,太祖蹊蹺死去。
盡管野史不足為憑,但有一點還是不能否定,花蕊夫人和趙匡胤兄弟之間,確曾發生過一些鮮為人知的情感故事。
史書沒有交代花蕊夫人是何時死的,也沒有說她是怎么死的,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只有野史筆記中的零星記載。北宋中期邵博的《聞見近錄》中說:一日趙匡胤率親王和后宮宴射于后苑,趙匡胤舉酒勸趙光義。趙光義答道:“如果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趙匡胤命花蕊夫人折花時,趙光義引弓將她射死,隨后流淚抱著趙匡胤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趙匡胤沒有責怪他,“飲射如故”。北宋末年蔡?的《鐵圍山叢談》明確點明:花蕊夫人歸宋后,趙光義也十分喜愛她。一次從獵后苑,花蕊夫人在側,趙光義“調弓矢,引滿擬獸,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
這兩則記載大同小異,都是在美化太宗趙光義如何以社稷為重,不顧一切地清除他哥哥身邊的“禍水”。然而,人們很容易引發這樣的聯想:因為趙光義太想得到花蕊夫人,但又絕無可能。他經受不住內心的煎熬,斷然采取了將美好毀滅在面前的卑劣手段!我們所以如此分析,是因為趙光義并非一個不好女色的正人君子,他后來對南唐李煜小周后的貪婪和強占,足以證明他對女色有極度的渴求。這樣的人,有什么資格用殺死花蕊夫人的“義舉”彰顯他只要江山不要美人的胸懷?
除上述說法之外,還有兩個現代版的花蕊夫人形象,一是蔡東藩的《宋史演義》,一是李逸候的《宋宮十八朝演義》。《宋史演義》第九回說趙匡胤為了得到花蕊夫人而將孟昶毒死,隨后將花蕊夫人接入后宮。第十回開篇便說花蕊夫人“是個天生尤物,不但工顰解媚,并且善繪能詩。”接下來又說:趙匡胤與花蕊夫人綢繆幾年,又迷上了大將宋的女兒宋氏,“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話說得好:‘癡心女子負心漢’,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了,誰知太祖的愛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云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按照蔡東藩的理解,花蕊夫人的死與趙光義毫無關系,只是因為失寵而死于開寶元年(花蕊夫人入宮后的第三年)。《宋宮十八朝演義》寫得比較隱諱,但通過第十九回的暗示,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認為花蕊夫人是被宋皇后毒死的。該書寫趙匡胤開寶九年御駕北征河東劉繼元回到汴京時,“甫進入宮門,只見宮人亂紛紛的,好像出了什么變故似的。太祖心里一驚,正要查問,忽花蕊夫人宮里一個宮女迎著太祖啟奏道:‘花蕊夫人忽得暴疾,已經不省人事啦!’太祖一聽,好像憑空地響了一個霹靂,嚇了一大跳,急忙奔向玉真宮去。進到里面,只見黑壓壓地塞滿一屋子的嬪妃宮女。宋后也在床前,親手調藥哩……太祖又問道:‘她這病是怎么起得呢?’宋后又回道:‘適才與臣妾同在后苑觀菊花,她還是好好的,不知怎的,回到宮里,忽然說是肚里急痛,面色也頓時改變,咕咚便倒在地上,昏迷過去了。’”
兩部演義寫花蕊夫人之死都與宋皇后有關,卻都和趙光義毫無瓜葛,這與宋代數則筆記的基調完全不合。從情理上說,花蕊夫人即使受到趙匡胤的冷落,也不至于郁郁而終,她是個有情趣有氣質的女人,孟昶猝死她都能挺過來,何況被她根本不愛的趙匡胤冷落?至于說她被宋皇后毒死,更不可信。宋皇后出身高貴,她母親是五代后漢高祖劉?的女兒永寧公主,她本人則是無可爭議的大宋皇后,犯不上在這種事上失了身份。退一步說,宋皇后用如此歹毒的手段殺害花蕊夫人,與她一貫善良的基本人格也不相符。通盤研讀相關宋代文獻,我們認為花蕊夫人死于趙光義之手,是符合當時的大背景和趙光義本人人格缺陷的,我個人認為沒有冤枉趙光義。因為除了他,沒有人具備毀滅花蕊夫人的能力。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