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宮廷,匯集了數量龐大的金銀財寶,除了帝王本人極盡奢華之外,他身邊的女人們也跟著享受罕見的物質待遇。尤其元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燈節、中秋、冬至這些非常講究的節日,后宮女子一定要積攢銀錢,購置一些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女人喜歡的小玩意兒,不過是綾羅綢緞、胭脂花粉和珠玉首飾。
中國歷代帝王都瞧不起手工業者的“奇技淫巧”,但是,民間卻養活了不計其數的能工巧匠,這個“吃手藝飯”的階層,制作出了令男人和女人都嘆為觀止的華美首飾。如今,一些傳世珍品,已躋身于國寶級文物。后宮女子心儀的首飾,不外乎耳環、玉佩、項鏈、手鐲之類。下面姑且列舉六種后宮女子喜歡的小玩意兒。
一,梳篦。
梳篦
古代的梳子簡稱為“櫛”,與簪、髻、釵、步搖等并稱為中國古代八大發飾。梳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齒部:梳子的齒粗而稀,篦子的齒細且密。梳篦多為木制或竹制,或者較為名貴的物料制作,比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嵌玉鑲珠等材質。
二,發釵。
發釵
古代男女都用“釵”綰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中華古今注·釵子》中說:“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女人的發釵,自然制作精美,更具脂粉氣。
三,腕飾。
腕飾
常見的是手鏈和手鐲。鐲是古代女性最重要的腕飾。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遺址中,就曾發現古代先民用于裝飾手腕的鐲環。手鐲,有很多稱謂,“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里有一則故事:唐文宗李昂曾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這樣的句子,你們誰知道‘跳脫’是一種什么東西嗎?”大家左顧右盼,都答不上來。皇帝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后宮女子當然不會放棄置辦一對漂亮鐲子,襯托自己的玉石一樣的粉臂。
四,耳飾。
耳飾
耳環和耳墜是古代女子常用的裝飾。1979年,河北蔚縣出土一枚銅質耳環,這是迄今年代最早的耳環實物,距今約4000年。耳環形制簡單,耳墜則更多裝飾性,它的上部是耳環,下部則懸掛著形形色色的墜飾,那些能工巧匠們,盡可在這組墜飾上揮灑才情。
五,玉佩。
玉佩
古人僅用于裝飾的腰間佩件稱為“德佩”,因其多為玉器,所以也稱“玉佩”。根據玉料的色澤,可分為淡綠、茶綠、黃綠、墨綠、黃褐、棕褐、白色、黑色、白灰色等。根據寓意不同,還可制作出的造個種各樣的造型,比如蟲魚鳥獸等等。除了單件玉佩,還有組佩,就是將幾種不同形狀的玉佩,用彩線穿組為一串系掛在腰間,走起路來,玉佩相撞,發出悅耳的聲響。
值得一提的是,玉佩中還有用真蟲子作裝飾的,什么蟲子那么奇特呀?——“金蟲”,也就是著名的“金龜子”。此物體型纖長,生有綠金屬光,而且能隨著日光的映照,變幻光彩。宋朝宋祁所著《益部方物略記》中說:“金蟲,出利州山中蜂體、綠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婦釧釵之飾”。那些平常見了蟲子大呼小叫的女子,為何單單喜歡這些金屬質感的小蟲呢?或許,“黃金屎殼郎”、“白玉癩蛤蟆”天下人都不怎么討厭。
六,步搖。
步搖
這是一種已經走進博物館的首飾。什么叫“步搖”呢?大概取其行步則動搖的姿態吧。古代女子插在鬢發之側,作為裝飾,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這種東西制作精美,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鳥獸、花枝等形狀,金屬上還要綴上各色珠玉。步搖,多為身份高貴婦女的愛物,普通人家可用不起。《釋名·釋首飾》中記載:“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這話是用來贊美楊貴妃的。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