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常和許多朋友討論《紅樓夢》中的諸位少女,所謂“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各花入各眼,大家各執一詞,眾說紛紜。可是,唯獨對一個人的看法是始終沒有爭議的,那就是妙玉。迄今為止,沒聽過一個人說自己喜歡妙玉。
前八十回的原著里,描寫妙玉的文字只有1325個字,但是,妙玉留給讀者的印象卻是難以磨滅的,如果一定要問為什么會這樣,用現代的一個詞匯解釋應該比較貼切,那就是——另類。
在紅樓的諸多少女當中,妙玉的確是太與眾不同了。首先就是她的身份,她不是俗家女兒,而是帶發修行的道姑,所以她“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就連喜好也和常人大相徑庭。她說,自漢晉五代唐宋以來,都沒有好詩,只有兩句詩是好的:“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這是宋朝一個叫范成大的詩人寫的,意思是說紅塵繁華、功名利祿其實不過是一個幻象,人總是要死的。這是一種很悲劇性的人生觀。
她認為文章也只有《莊子》寫得好,原因就是莊子講到過一種人——畸零之人。說這種人是非常個別古怪的人,他和其他眾人絕對不一樣,他只和天,和亙古永存的自然和宇宙是和諧的,這樣一種生命叫做畸人。而妙玉就自認為自己是畸人。
怪人怪癖,她喝茶用的水都不是俗水,是自天而降的雨雪,未及落地便被她收起,唯恐玷污了天然的潔凈。就連她收藏的茶具也另類非凡,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給寶釵用的那個用葫蘆做成的、怪模怪樣的茶杯,那幾個字找不出來,讀做“斑袍甲”,大體就是在葫蘆生長的時候,用一個模具把葫蘆套上,葫蘆就會長成模子的形狀,之后拆開模具,再把葫蘆加工成茶杯。她給寶釵用這個茶杯,無非也是暗示讀者,咱們的寶姐姐就是按照封建禮教這個模子加工出來的賢淑典范,而她原本并不是這個樣子的。而大家只把注意力集中到她給寶玉用的茶杯上,實在是小看了妙玉。
妙玉性格古怪,孤高自賞,目下無塵。她自稱自己是“檻外人”,意思就是她對世俗名利政治權利全都看破,看其他人的眼光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自以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實際上,就像判詞寫的那樣:“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青春年少的妙玉,真的斷絕俗世紅塵的牽絆了么?
再自負的女人也終究會有她的克星。妙玉的克星就是寶玉。他是妙玉唯一另眼相看的人。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真是讓人拍案叫絕。對眾星捧月的賈母,妙玉只是不得已地敷衍了一下,就輕輕拉一拉寶釵和黛玉的衣襟,把她們帶到耳房去喝梯己茶。這一筆真是絕妙,曹雪芹簡直把人性寫絕了。你以為妙玉真的是欣賞釵黛的美貌才華才請她們去喝茶的嗎?非也!在妙玉眼中,醉心仕途經濟的寶姐姐自不必說了,就連最飄逸出塵的林妹妹也不過是個俗人。而且,她對黛玉的這種看法,不遮不掩地在寶玉面前就表現出來了,她冷笑著批評黛玉:“你這么個人,竟是個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看到這里,我才明白,原來妙玉拉釵黛二人來喝茶,其實只不過是為了引來寶玉,她是一個出家人,總不能直接把寶玉單獨叫出來吧?!呵,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就是要讓寶玉知道,自己的品位在釵黛之上,同時也告訴釵黛,自己和寶玉的默契也不在二人之下,那只綠玉斗就是最好的證明。既然她自己用過的茶杯砸碎了也不肯給人,那么,為何卻把自己素日吃茶的杯子給寶玉用呢?這一點即使不說,想必大家也能明白了吧!
很多人持反對意見,說妙玉對寶釵黛玉確實另眼相看,真的是寶玉沾了兩個人的光才喝到那杯茶的。而纖手絕不這樣認為。如果妙玉真的是欣賞敬重釵黛,那為什么沒有在她們的生辰送去拜貼?而偏偏記得寶玉的生日呢?這是最有力的證據了。另外,還有一些比較模糊的情節。四十九回,眾人蘆雪庵聯句之后,李紈想起櫳翠庵的梅花開得很美,可是討厭妙玉為人,不愿自己去要,于是就讓寶玉去妙玉處乞梅,這一筆也是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妙玉對寶玉的態度是與眾不同的。
反過來說,除了寶玉之外,眾人對她的看法也都是褒少貶多,就連跟她做了十年鄰居,既是貧賤之交,又有半師之分的邢岫煙對她的評價都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可見“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特立獨行的妙玉,只有寶玉一個知己,也難怪妙玉對他如此厚待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