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在紅學界有很大的爭論。我認為,如果要搞清楚黛玉是怎么死的,先要搞清楚黛玉的原型,這樣,她的死亡方式,就順理成章,迎刃而解了。
黛玉是一個極為富貴的人物,我想,她是有妃子命的,證據有以下幾點:
一、紅樓夢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中,顰兒做了《世外仙源》一首,其中“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幸”“恩寵”“宮車”都說明她說皇宮中的一個人。這一句詩應該是說“我沒有強求別人的恩寵,可是,在門前,還是有來來往往的宮車到訪。”可見,她是皇宮中一位很得寵的人物,那么,如此猜想,應該是皇后或是妃子。
二、黛玉后來住進了瀟湘館,瀟湘館原名是“有鳳來儀”,后來黛玉住進來了,就說明黛玉是一只鳳。鳳在古代是一個吉物,一般女子是不能稱為鳳的,無論這個女子是多么的優秀,多么的有才,只能是才女。稱為鳳的,只有皇室的后妃或是公主。黛玉是妃子還是公主呢,這就要看“鳳”后面的那兩個字:“來儀”。來儀——來母儀天下,所以,林黛玉只能是后妃中的一員。
三、紅樓夢前八十回,黛玉有兩次拒絕寶玉送給她的東西。一次是黛玉從蘇州安葬完林如海回來,將紙筆書籍等分給寶玉及眾姊妹們,寶玉有將北靜王送的鹡鸰香串轉送給黛玉,黛玉拒絕了,而且說了句:“什么臭男人拿過的!我不要他!”林妹妹竟說北靜王是臭男人,實在是不知天高地厚。第二次是元妃在端午前頒賞,寶玉將自己所得給黛玉,讓她愛什么留下什么,黛玉又拒絕了。黛玉兩次拒絕,拒絕北靜王,拒絕元妃,在一般人是抗旨,可黛玉偏偏敢拒絕,可見,她的身份,應該比這兩個人都高。所以,她應該是貴妃之上的人物。
四、大觀園眾人制燈謎,每一個都預示著他們的命運,黛玉所做燈謎中,有這樣一句“朝罷誰攜兩袖煙”,可見應該是皇上身邊的人。
五、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中,黛玉所得簽子上寫著“莫怨東風當自嗟”,這句出自《明妃曲》,“東風”借指皇權。由此看來,她應該是皇上身邊的妃子。
六、黛玉在詩社中取名瀟湘妃子,可以說是有妃子命的。
七、黛玉所做《五美吟》均是妃子,而且和黛玉同病相憐。
以上七點,可以得出一條結論,黛玉命中是做妃子的,她的原型應該就是一個妃子,而且身份比元春這個貴妃還要高一個碼。那么,她作為絳珠草,又該怎樣解釋呢?
黛玉的身份非常的高貴,是宮中的一名妃子。而且我推斷出她的身份比元春還要高一碼。元春何許人也,鳳藻宮尚書加賢德妃,乃貴妃也。能夠比貴妃身份還高的在清朝只有皇貴妃和皇后。依我的推斷,黛玉應該是皇貴妃。我想,黛玉最有可能的原型是順治皇帝的董鄂妃。我為什么要這么說,理由如下:
一、董鄂妃姓董鄂氏。董鄂在滿語中的意思是水邊的小草花。黛玉為絳珠仙草,乃一草本植物,在這一點上是有相似之處的。另外,我們將董鄂的董字分解一下。董字,就是千里草,而黛玉身為絳珠仙草,是從天上下凡來到人間的,這不就是一株草從千里之外來的嗎?
二、故宮中,有一個殿名為“絳雪軒”,是當年順治皇帝的書房,“絳雪軒”也是順治御筆親題的。而寶玉曾為自己的書房親筆題“絳蕓軒”,可見是仿照“絳雪軒”而來的。而且絳雪軒中種有海棠和竹子。所以我推斷絳雪軒就是瀟湘館和怡紅院的合體。也就是在這里,董鄂妃和順治皇帝發生愛情,因此,我覺得黛玉的原型應該是董鄂妃。
三、董鄂妃自順治十三年進宮,到順治十七年病逝,四年間,有三年是在病中度過的。紅樓夢中從元妃省親之后開始正式地描寫黛玉的病情。紅樓夢中多次提到三春,三春,可以理解為三個春天。從元妃省親開始算第一個春天,到第五十三回《蓉國府元宵開夜宴》為第二個春天,第七十五回《賞中秋新詞得佳譏》已經是秋天了,過不了多久就是第三個春天。我想在《紅樓夢》中黛玉也是病了三年,然后病逝的,和董鄂妃何其相似。
四、董鄂妃雖然是皇貴妃,得到了皇帝的全部寵愛。但是,她在宮里,人人都和她過不去,尤其是夾在孝莊皇太后和順治帝的中間,更是過的不好。黛玉在賈府也算是一位姑娘,也有比較高的主人身份,可是很少有人喜歡她,而且王夫人是極其不喜歡她,也過得不愉快。兩人之命,同病相憐。
綜上所述,我的判斷是:黛玉的原型正是董鄂妃。
有的人可能會問:董鄂妃和順治是結了婚的,而且有了孩子,黛玉沒有啊。其實,我認為,《紅樓夢》是一本小說,小說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而《紅樓夢》最大的特點就是:這本書是殘缺的。我們為了推測結局,就不得不找出生活的原型。《紅樓夢》采用的是影射的寫法,我們不能死板地將一個人原封不動地套到小說中主人公的身上。二玉就是這樣,我認為曹雪芹寫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正是影射順治和董鄂妃的與世俗不同、與封建禮教不合的愛情。曹雪芹意圖通過整部《紅樓夢》,影射當時的封建社會,當時的朝廷。
發表評論